05.17.2020 《机械宇宙》第186本【旭哥佳庆方舟 每年阅读500本】制作

05.17.2020 《机械宇宙》第186本

【旭哥佳庆方舟 每年阅读500本】制作

《4.23读书日》学习系统分享    27/30

序言:了解十七世纪混乱的民生局势,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科学革命历,牛顿伟大的科研历程和生平事迹。“牛顿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的”。牛顿揭示了三定律,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整个世界迈入了科学的方向,无论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全都是基于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所引发出来的,所以牛顿是给我们打造了一套崭新的世界观

金 句 精 选

1. 所有的混乱,都是不被理解的和谐。

2. 几乎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将新的想法视为危险的想法。

3. 去除地球的特殊地位,始终被当作对人类骄傲的一大打击。

4. 科学注定将要改造世界,但科学在发展初期引起的笑声往往多于崇敬。

5. 乍看起来似乎不可能的事实,会抛下遮掩它们的外衣以赤裸和单纯的美丽站出来。

一、局势混乱的17世纪

预言中的“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人心惶惶。

彼时,众多学者和科学家都认为,1660年就是世界末日来临之时。

1. 赶不走的“扫把星”

2. 控制不住的瘟疫

二、科学与愚昧混杂

1. 科學家和他們不科學的一面

一方面在尽其所能寻找宇宙运行的法则,另一方面又相信天使、炼金术和魔鬼,落后得令人难以置信。

2. 实验才是真理

实验依然是惊人的创新之举,是跨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新兴科学家坚持观察自然胜过埋首书堆,并且他们不仅满足于单纯地观察世界,他们还坚持亲手操作。

三、铺路的巨人们

1. 开普勒。开普勒最大的困惑在于,即便公式在手,他仍不知行星运行的动力为何。他跑在科学赛道的最前端,手握着研究天体的接力棒,却茫然不知下一棒该递给谁。

2. 伽利略  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

所有的物体,无论重量为何,都会以完全相同的速度落下。

3. 笛卡儿1637年,笛卡儿在他的著作《方法论》一书中附上了他的新曲线图。

笛卡儿的洞见是一项概念性的革命。代数和几何一直被视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现在笛卡儿却将二者视为描述同样一个事实的两种语言。笛卡儿坐标系的出现,被誉为“精密科学前所未有的一大进步”。

四、巨人肩膀上的艾萨克·牛顿

1. 顶级宅男 牛顿做事非常执著专注,如果他专心于某个问题上,无论要花多长时间也要把问题解决。他甚至可以日复一日不眠不休地几乎不进食长达数月之久。他在长达84年的人生中,完全都待在剑桥、伦敦和他的出生地。这三个地方组成的三角形最长的一边也不超过100英里,直到他77岁才去牛津做了一次短途旅行。

2. 奇迹岁月

《牛顿传》的作者韦斯特福尔写道:“1655年,当他充分意识到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牛顿必然感受到身为天才的负担加诸己身,他必须独自承受这可怕的负担超过60年。”

3.伟大,但气量不大

英国作家赫胥黎称之为“他是一流的怪物,却是失败的男人”。

4.破译宇宙的密码

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说:“拾起地球上的一朵花,你拉动了最遥远的星星。”

1687年7月5日,《数学原理》一书面世。科学界试图以最高级的形容词来匹配牛顿的成就。法国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宣称,牛顿不止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最幸运的科学家,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牛顿发现了它。

结语:宇宙的规律和秩序。它是一个结构复杂、却运行完美的钟表机械装置。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无数天才人物不懈努力,永不妥协,步步逼近。而轮到牛顿时,他大胆而又小心翼翼地上前,亲手破译了宇宙的密码。

人们认识到宇宙是机械的,就是过去亚里士多德价值观认为宇宙是一个生命体,宇宙是有意识的,宇宙是有目的的,所以才这样这样这样安排,现在牛顿认为说不是,整个宇宙像钟表一样严丝合缝地,设计出来的 它是可以破解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