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圩之战

蒙圩之战

搜集整理:卫远标

蒙圩话“走日本”,不是出走去日本,而是因为日寇打到蒙圩,蒙圩人民无法生活,只得向当时还没被日寇打下的地方逃命,比如到山上的石洞里躲避,称之为走日本。蒙圩人说走日本阿年,就是1944年。如谁是走日本阿年生,就是1944年出生。1944年,是日本鬼子侵占桂平市蒙圩镇的日子,日军入侵蒙圩后,在蒙圩镇拉夫、抢夺群众财物,残害枪杀群众,无所不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激起群众反抗。这个日子在蒙圩发生许多事情,特别大的是蒙圩之战。蒙圩之战举足轻重,是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广西桂平蒙墟地区进行的一场反击战,是桂柳会战的组成部分且是的重要战斗。

蒙圩之战背景

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逐渐陷入被动,为了扭转局势,企图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摧毁沿线的中美空军基地,于是发动了豫湘桂会战。其中,广西地区的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南北夹击桂柳。日军为完成板垣战线大兴侵略之师,日军攻陷长沙、衡阳之后,即制订了进攻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的广西会战计划,命令部队迅速集结,实行分进合击,攻占桂林、柳州、南宁。日军第11军主力集结于湘桂铁路沿线,从北面攻击桂林。第23军主力沿西江向肇庆、都城集结,其独立混成第23旅团集结于雷州半岛,从南面北上攻击柳州,对桂林、柳州形成南北夹击态势。这在当时称之为桂柳会战。


桂柳会战图

日军桂北战局相持不下,于是向西江方面进攻。9月下旬,万多敌人由廉江窜向北流容县,直奔桂平社坡;又数千日军由肇庆经梧州向平南进发,后来两者会师桂平。由于要占有桂平,必先占有蒙圩,所以敌人迂回前来夺取蒙圩。

当时中国最高统帅部指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负责指挥抗击侵犯广西的日军,并指示第七战区邓龙光集团及其所属张驰的64军和第九战区杨森集团及其所属丁治磐、罗奇、杨汉城等军,分别由贺县、八步及通县、恭城各路入桂,归属第四战区指挥,加强了广西的兵力。这时,归张发奎指挥的军队有:第16集团军(总司令是第四战区副长官夏威兼)辖第31军(军长贺维珍)和第46至(军长藥行恕):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辖第62军(军长黄涛)和第64军(军长张驰)。此外,还有第93军(军长陈牧农)及广西两个绥署纵队(每个纵队两个团)。张发奎对第四战区的武装力量进行了部署:夏威指挥的第16集团军主力位置于桂林、永福一带;第93军位置子桂北的全州县,一起抗击由衡阳沿湘桂铁路向桂林进犯的日军;第62军黄涛部担任柳州的防守;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所属的第64军位置于桂平县城和蒙圩;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周祖晃任战区长官武宣指挥所主任,指挥位置于桂平县属的大湟江口的第135师及广西绥署第二纵队(司令唐纪),他们的任务是抗击沿西江而上向柳州进犯的日军;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指挥的第37军位于蒙山,第20军位于平乐,第26军位子恭城,从右侧背牵制和威胁沿西江而上进犯柳州的日军。

 

张发奎 - 国民党陆军上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

为了确保会战的胜利,中国最高统帅部一级上将、最高统帅部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到广西指导作战。不久,又派一级上将陈诚到广西督战。

中国军队部署防御:中国最高统帅部指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负责指挥抗击侵犯广西的日军,并调第七战区、第九战区部分军队入桂,归属第四战区指挥。张发奎对兵力进行了部署,其中第35集团军所属的第64军位置于桂平县城和蒙圩,任务是抗击沿西江而上向柳州进犯的日军。

日军占领桂平部分地区:1944年9月28日,日军第23军属下的独立混成第23旅团占领了丹竹、平南。10月初,该旅团接到命令,需迅速占领桂平一带,以掩护主力集结。10月12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占领蒙圩,并在蒙圩、岭脚及其以东一线构筑工事,与守军第64军第155师形成对峙,为后续战斗埋下了伏笔。

蒙圩沦陷

1944年10月9日,日本独立混成第23旅团长下河边宪二的指挥下大队日军由平南镇隆经社坡、寻旺、桂平县城等地,从郁江南岸渡河,进攻桂平县城上游三十里的蒙圩。10月11日,日军由社坡经耀村到了社步,因守军过少,虽奋起堵击,但终因敌炮火炽盛、众寡悬殊,国军挥泪转进,敌人源源渡江,占领顺东村东岭屯,并迅速占领了郁江北岸几个村落。日本鬼子就是夭,到东岭后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拿不了就毁。村民的食用花生油在油缸里拿不了的,就往里面屙尿、屙屎,真是坏到没谱。日军第128大队集结于桂平西南 10 公里的全村,在此地设指挥所。10月 12 日中午,日军下河边宪二对旅团兵力进行部署:10个联队约1万多人分永江入口、社步宁江和下湾渡江过棉宠挺进蒙圩,与国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第64军的第155师、第159师等参与战斗。守军第64军第155师与日军对峙,终因无险可守,且战且退,于下午一时退至官桥,于是蒙圩沦陷。野野木文雄的129大队以蒙圩为中心,占领岭脚、新安、马鞍岭、良和岭一带,面向西南设防;竹之内繁南的130大队占领桂平西侧高地,构筑预备阵地。



日本战犯:下河边宪二

占领蒙圩后,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在圩北的古狂(旺)、岭脚、古城及其以东一线;在圩周边的良和岭、秀冲屯、良山村、乌扬村、施村和罗村占领阵地。并构筑工事,准备固守。日军先在良和岭村设置指挥所。良和岭被攻陷后,为便于向柳州方向进攻,日军在铜锣塘村设立团部作战指挥所,指挥整个战事。日军指挥所在周边拉夫,替他搬运粮食和日用品。据古城侯超英的儿子侯博远陈述,其父亲侯超英及其族人侯得兴,担米弄有些小倒泄,被日军抓来烧头发,极其残暴。


日军占领蒙圩的阵地图


桂平蒙圩大屠杀


桂平蒙圩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段历史充满了苦难与悲壮,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同胞的血泪,铭记历史是对先烈和遇难同胞的缅怀,也是对和平的珍视。基于你提供的故事梗概,我将以纪实叙事的风格,还原这段沉重的历史,让更多人铭记日军暴行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桂平蒙圩血泪史:日军暴行下的人间炼狱——

1944年秋,桂平蒙圩的空气里弥漫着战争的阴霾。10月12日清晨,独立混成第23旅团约1万余名日军,如豺狼般扑向蒙圩。在富春门周边,中国军队第64军第155师、第159师早已严阵以待,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

战斗打响后,激烈的枪炮声响彻云霄。国军战士们凭借着机枪顽强抵抗,其中两挺架设在富春门边大榕树上的机枪尤为勇猛,枪管在连续扫射中烧得通红,成片日军应声倒下。然而,日军凭借火力优势疯狂进攻,双方从清晨激战至正午,蒙圩街头尸横遍野,血水染红了青石板路。最终,因寡不敌众,蒙圩落入敌手。


蒙圩富春门现状(蒙圩人陈华海摄)

日军占领蒙圩后,露出了恶魔般的狰狞面目。当晚,他们四处纵火,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整个圩场。店铺、民房在火海中轰然倒塌,军机也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蒙圩连续几日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弹坑遍布的土地上,无辜居民与日军尸体混杂,哀嚎声与火光交织,昔日繁华的圩场沦为一片废墟。


蒙圩街猪儿巷北帝庙市亭(蒙圩人陈华海摄)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将数百名未来得及逃难的街民、村民捆绑至蒙圩当铺楼和学校内。深夜10时,他们将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逐一拉到圩边的万昌荣菜园和温家菜园水塘边残忍砍杀。十几张用来擦拭军刀的棉被,被鲜血浸透;两口原本清澈的水塘,填满了同胞的尸首,许多人被砍得身首异处,惨状目不忍视。这一夜,三、四百条鲜活的生命消逝,这地方成了“千人坑”“白骨堆”。随着杀戮的不断增多,在蒙圩战场死亡人数成千上万,蒙圩人把这地方称为“万人坑”。这段记忆,成为蒙圩百姓心中永远的伤痛、永远的仇恨!

此后,日军在蒙圩及周边十几个村屯,疯狂推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寨村罗屋的罗天和四哥,在大屠杀中被刺刀刺中,为求生灵机一动,模仿鸡死前“弹蹄”的动作装死。丧心病狂的日军见他“动弹”,又在他脚上连刺四刀,直至确认“断气”才离去。死里逃生的他,从此落下残疾,被人们称为“割筋四”,这段惨痛的经历,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面对日军暴行,中国军队从未放弃抵抗。10月21日,在空军支援下,第64军展开反攻。第155师、第159师、第156师分路推进,逐步对蒙圩形成包围态势。桂绥第1纵队也协同作战,向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尽管日军凭借断垣残壁负隅顽抗,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誓要收复失地。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伴随着激烈的枪炮声,每一次冲锋都饱含着为同胞复仇的怒火……

这段历史是蒙圩百姓心中永远的伤疤,更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它警示后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绝不让悲剧再次重演。


蒙圩之战的


硝烟中的攻防博弈——

1944年9月28日,广西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日军第23军属下的独立混成第23旅团如饿狼般扑向平南县,丹竹镇、平南县城相继沦陷。驻守丹竹机场的国军第135师405团,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未作有效抵抗便仓皇溃逃,让日军轻易掌控了战略要地。


桂平蒙圩之战(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0月,在桂柳会战中,中国第35集团军第64军在广西桂平、蒙墟地区对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进行的反击战。)

10月初,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接到指令:迅速占领桂平城,为其主力在丹竹镇、平南城的集结保驾护航。旅团长下河边宪二少将当即下令,命独立步兵第130大队长竹之内繁南中佐率部直逼桂平城。这支曾攻陷平南城的日军部队,凭借丰富的攻坚战经验,稍作军需补充后,便马不停蹄地朝着桂平城进发。

10月6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从丹竹镇出发,途经武林、安山、界头,紧跟第130大队之后,于10日抵达延子附近驻扎。为摸清军情与地形,旅团派遣野野木文雄中佐率领的第129大队作为先遣队,挺进桂平县油麻圩侦察。

而在10月9日,心急的竹之内繁南中佐嫌大队行进速度迟缓,亲率一个中队先行,迅速抵达桂平城郁江南岸。他故意大张旗鼓,做出一副即将渡江强攻的架势,虚张声势迷惑守军。当夜,日军抢夺来两只渡船,后续大队主力则隐蔽在后方,暗中侦察。竹之内中佐向旅团报告,打算在10日傍晚渡江攻占桂平城。然而,下河边少将考虑到主力部队离桂平尚远,担心孤军深入,遂否决了这一计划,命令竹之内改在11日午夜渡江。

日军突然出现在郁江对岸,如同平地惊雷,让桂平城的居民陷入极度恐慌。城内一片混乱,许多人连夜朝着桂平西山方向的山地逃难。10日清晨,尚未撤离的居民纷纷拖家带口,挑着细软家财,倾城而出,朝着西山方向奔逃。就连守军和民团见日军来势汹汹,也开始暗中准备撤退。

此时,下河边少将心中早有盘算,决定让旅团主力在离桂平西南偏南20公里的社步镇宁江村官江圩附近渡江,与130大队形成夹击桂平城的态势。10月10日夜,旅团主力野野木文雄大队的一个中队,率先在桂平县下湾圩附近渡江,抵达蒙圩。11日夜,大队主力在官江圩附近渡江。渡江时,日军将山炮运进阵地准备掩护,却未遭遇多少抵抗。主力渡江后,与先头中队顺利会合,经激烈的交火击溃蒙圩守军,占领蒙圩,并迅速向西南占领阵地。

10月11日傍晚,竹之内繁南集中全部轻重武器和火炮,朝着桂平城疯狂齐射20分钟。随后,日军先头部队挥舞刺刀、投掷手榴弹,如凶神恶煞般冲向桂平城西侧的庙宇。来不及撤退的部分国军守军,在日军的凶猛攻势下溃败而逃。至10月11日凌晨3时,日军大队全部渡江完毕,主力驻守在桂平西侧高地。占领桂平城的日军,还抢到了守军大批粮食,足够旅团维持10日之用。 


富春门旧街(蒙圩人谢柏坤摄)

10月12日,从拂晓到傍晚,美国空军频繁出动,对桂平城区和日军渡河点展开猛烈轰炸。日军正在渡江的后勤物资和马匹损失惨重。当日中午,下河边宪二对旅团兵力进行部署:野野木文雄的129大队以蒙圩为中心,占领新德村的岭脚屯、新安屯,蒙圩村的马鞍岭、良和岭村一带,面向西南设防;谷村静夫的128大队占领长冲坑一带高地,面向西北设防;竹之内繁南的130大队占领桂平城西侧高地,构筑预备阵地。傍晚时分,三个大队各就各位,日军在桂平就此站稳脚跟。下河边宪二少将率战斗司令所及其他部队进驻全村,仅派少数兵力进驻桂平县城,并向第23军司令田中久一中将报告占领桂平及兵力部署情况。田中久一十分满意,当即下令加快日军主力向平南县丹竹镇集结的速度。


蒙圩地图

日军攻陷桂平县并加速主力集结的举动,令国军第四战区司令部大为震惊。一旦日军经桂平紫荆镇、武宣县东乡直捣柳州,桂林、柳州将陷入南北夹击的危局。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当机立断,决心先行击破桂平之敌,解除柳州背后的威胁。他迅速对第四战区武装力量进行部署: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所属第64军进驻桂平县城和蒙圩;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周祖晃担任战区长官武宣指挥所主任,指挥位于桂平县大湟江口的第135师及广西绥署第二纵队,阻击沿西江进犯柳州的日军。

张发奎的计划得到白崇禧的认可。美国史迪威将军来到柳州后,对这一计划表示大力支持,并承诺将长期保持50架以上的飞机,协助对桂平日军的攻击。这让张发奎信心倍增,他倾注全力筹备反击。经过周密谋划,张发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罗奇率军由蒙山向平南、丹竹进击;第135师和广西绥署第二纵队从桂平大湟江口向平南进发,破坏日军主力集结计划并牵制其援救桂平;第64军军长张弛率军由贵县沿郁江左岸正面攻击桂平;第46军军长黎行恕率军由贵县渡江,沿郁江右岸与第64军夹江并行,夹击桂平之敌,得手后直扑平南县丹竹镇,切断日军后路。

然而此时的日军,对国军的作战计划一无所知,还沉浸在占领桂平的得意中,错误地认为除败退的第135师一部外,并无其他威胁。殊不知,一场激烈的攻防大战,即将在桂平大地爆发……

蒙圩战场的生死较量——

1944年10月17日,平南县丹竹镇内,日军第23军先遣参谋小林友一少佐带来军部指令:“南集团10月底前将在桂平南北集结(北岸第104师团、南岸第2师团),11月初进攻柳州。独立混成第23旅团需攻击贵县方向的国军第155师,掩护主力左侧翼。”此刻,若国军实施张发奎原定的突袭计划,必将攻其不备。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白崇禧突然修改作战方案,将黎行恕的46军配置在张弛64军后方,取消两军夹江而下的钳形攻势。此举明眼人都能看出,不过是白崇禧为保存桂系46军实力的私心。但忌惮蒋介石与白崇禧的张发奎,只能默默服从,传令各部按新方案准备进攻,誓要在5天内歼灭桂平日军。

10月21日:蒙圩初战,血色黎明

凌晨5时,国军64军的155和159两个师在30多架战斗机掩护下,对蒙圩日军发起陆空协同攻击。159师率先占领罗容山与罗容村,美式105榴弹炮与7.5山炮在山顶架起阵地,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日军。美军50架战机从柳州机场起飞,轮番轰炸扫射。155师沿桂贵公路突进,与日军展开惨烈肉搏,相继攻克新德村古城、和邻村古狂之线,逼退日军一个联队;159师则拿下蒙圩村马鞍岭、良和岭。激战中,日军129大队长野野木文雄的掩蔽部被重炮摧毁,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最终被迫退至548高地洞窟。

但战局瞬息万变。下午,159师虽一度占领蒙圩,却遭日军129大队疯狂反扑。双方在焦土上反复厮杀,日军夺回蒙圩,并趁势重占马鞍山与良和岭。硝烟将翠绿的菜地染成焦黑,蒙圩已成人间炼狱。

10月22日 - 23日:攻防拉锯,寸土必争

22日凌晨,159师再次强攻马鞍岭,天亮时夺回阵地并向蒙圩外围推进。日军旅团长下河边宪二急调竹之内繁南大队增援,同时部署新的防御点。然而23日,美军战机每30分钟一轮轰炸,让日军增援部队寸步难行,只能在山脚下躲藏一整天。

与此同时,155师逼近桂平西侧高地,成功攻克500高地;159师则继续向蒙圩施压。日军第130大队长竹之内繁南抓住战机,派第二中队长诸石岩太郎大尉率队埋伏在沙平和佛子山,趁155师立足未稳发动突袭,缴获迫击炮与重机枪,迫使国军仓皇撤退。

10月24日:巷战胶着,胜负难分

桂绥第1纵队攻占新德村岭脚屯,155师推进至蒙圩附近的罗村、呼扬村,与蒙圩日军展开巷战;159师在炮火掩护下击溃良和岭守军,追击至乌扬村。日军竹之内繁南大队主力抵达后,向蒙圩新德村新安山地发起10多次冲锋,均被155师打退。

此时,日军第23军仍对蒙圩的激烈战况一无所知,将战斗司令所推进到白马寺,继续按原计划筹备柳州作战。而国军第64军在46军炮兵营支援下,正调集兵力,准备对蒙圩日军发起新一轮总攻。蒙圩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鲜血,这场关乎桂柳安危的战役,已然进入最残酷的决胜阶段……

蒙圩战场的生死拉锯与战略转折——

10月25日:焦灼攻防与战术交锋

10月25日,国军第64军多路出击,一部收复赵理坳附近的大化、佛子及新旧乌扬;一部在都绿河附近的永和击退社步方向日军;另一部冲入蒙圩,却遭遇日军依托残垣断壁的疯狂抵抗。与此同时,日军第22师团主力扑向第64军右翼,第104师团自黔江北岸向金田村进攻,战局骤然紧张。

在蒙圩新德村新安山,日军竹之内繁南大队用重武器掩护第一中队占领高地。然而,6架美机随即来袭,败退的国军士兵跃起标示战线,试图引导轰炸。狡猾的竹之内繁南却突然发射烟幕弹,致使美机误炸国军阵地20分钟,阵地上一片火海,士兵悲愤咒骂美机为“盲机”。

当夜,国军趁日军第一中队饥疲交加,从古城金牌山方向发起突袭。毫无防备的日军瞬间崩溃,仅20人突围,中队长及大部士兵战死,新安山再次易主。

10月26日 - 27日:兵力博弈与战局逆转

26日,竹之内繁南急调第二中队接替防线,却仍遭国军昼夜袭击。548高地的水野孝之助中队、冈木长之助炮兵队损失惨重,国军一度掌控战场主动权。关键时刻,第85联队长能势大佐抵达日军旅团司令部,应要求调配第二大队增援,并令平野中队重返蒙圩东部阵地。日军兵力骤增,战线转危为安。

27日,国军集结4 - 5个师兵力,重点围攻竹之内阵线,同时摧毁桂平东侧舟桥,切断日军退路。然而,竹之内繁南凭借援军孤注一掷,率3个中队从543高地北侧突袭。经过惨烈白刃战,日军占领阵地,国军被迫退至小河一线。

10月28日:援军抵达与战略合围

28日,日军第23军终于获悉桂平蒙圩战况,震惊之余急令独立混成第23旅团归第22师团指挥,限期围歼桂平西南国军。第22师团随即部署:步兵第85联队从右翼、第86联队从左翼对国军形成钳形包围,同时命旅团固守阵地。

当日,第85联队兵分两路:第三大队驰援蒙圩129大队;第二大队抢占北方赵理坳,掩护主力挺进岭脚屯附近的新德村新宁屯。然而,奉命攻击兰山的一个中队遭国军痛击,狼狈逃窜后再未归队。与此同时,日军第137、168联队分别攻占江口、长江圩,国军杨森部在太平圩受挫后停止主动进攻。

雨夜成为战局转折点。日军以第85联队为主力,趁暴雨突袭蒙圩。激烈巷战后,国军撤出蒙圩,退守罗容村。雨水冲刷着焦土与尸体,蒙圩再次落入敌手。

10月29日:全线溃败与战略收缩

29日,第86联队抵达129大队防区,日军士气大振。而国军防线接连告急:第108、137联队突破紫荆镇三江圩,广西绥署第二纵队退往东乡坳;第135师经瑶山退却时,东乡坳与武宜已被日军占领。

最终,国军第四战区部队被迫脱离战场,罗容山炮兵开始转移,主力撤至来宾县城以东至石龙镇沿红水河北岸布防。这场持续多日的蒙圩血战,以日军暂时巩固防线、国军战略收缩告终。硝烟散去,蒙圩的废墟见证着战争的残酷,也为后续的桂柳会战埋下沉重伏笔。

至此,桂柳会战之蒙圩战役宣告结束。在检讨此次战役的得失时,国军第405团团长曹震被枪毙,第135师师长颜增武和广西绥署第二纵队司令唐纪被扣押送重庆军令部,白崇禧和陈诚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这就是当时桂柳会战桂平战役的总结。

当时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则是这样总结桂平之役的:“当时据守桂平之日军约六、七千人,经华军九天猛烈攻击后,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夜间须用竹炮代替枪声,但由于华军没有邕江两岸之侧行动,日军左侧背不受威胁,得以缩小防御正面,集中力量来应付蒙圩正面之攻击,因而能支持较长时间之防御战力。如果华军在攻击开始时,能以相当有力之一部在邕江右岸攻其侧背,或能继续攻击二日,则桂平守军将遭全部歼灭之命运。”


蒙圩之战三大战事


罗容岭烽火——

1944年10月21日凌晨,夜色如墨,浓重的黑暗笼罩着罗容岭一带。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残酷战斗发出不安的预警。

此时,国军64军的两个师早已蓄势待发。随着一声令下,两个师同时向蒙圩日军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陆空与步炮协同作战的猛烈攻击。159师作为先锋,动作迅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迅速占领了罗容山和罗容村。

在罗容山顶,美式105榴弹炮一个团和7.5山炮一个营的士兵们争分夺秒地架设阵地。沉重的炮管缓缓抬起,指向日军阵地。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炮弹如流星般划破夜空,呼啸着飞向敌阵。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美军约50架飞机从柳州机场呼啸而来,在罗容岭上空轮番盘旋。飞机俯冲而下,机枪扫射声和炸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如死神的镰刀般无情地收割着日军的生命。炸弹在日军阵地炸开,腾起巨大的火球和浓烟,泥土石块被抛向空中。

罗容岭附近,159师的将士们士气高昂,向着马鞍岭和良和岭勇猛进攻。他们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前仆后继,一步步逼近敌人。155师则向着岭脚、新安山地发起进攻,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锐不可当。

蒙圩一带的村庄,在猛烈的炮火硝烟中颤抖。原本一片片翠绿色、生机勃勃的菜地,瞬间被硝烟和尘土覆盖,化为一片黑色的焦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和血腥味,令人作呕。

日军方面,野野木文雄指挥着129大队的各阵地奋力防御。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抵抗,试图阻挡国军的进攻。然而,国军的攻势太过猛烈,日军的第一线防御最终还是被突破了。

野野木文雄转移到良和岭继续指挥抵抗。但不幸的是,一颗重炮精准地命中了他所在的掩蔽部。剧烈的爆炸中,掩蔽部瞬间被摧毁,野野木文雄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

日军不得不退出良和岭,士兵们抬着野野木文雄,狼狈地退到了548高地东麓洞窟。此时,下河边宪二少将通过电讯,急切地叫野野木文雄撤到全村包扎所包扎伤口。但野野木文雄却固执地不肯撤离,他强忍着伤痛,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不能撤,我们一定要守住这里!”他不顾伤痛,继续坚持指挥负隅顽抗。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军将士们越战越勇。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后,159师成功占领了马鞍岭和良和岭。155师也不负众望,攻占了岭脚,部分部队更是乘胜追击,一路推进到蒙圩东北偏北5.7公里的阿婆髻山543.2高地。

罗容岭大战,国军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协同作战能力,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理坳的血火博弈——

1944年10月,桂西的秋夜带着刺骨的寒意,赵理坳这片山地位于蒙圩镇新德村的战略险要之地,正悄然酝酿着一场腥风血雨。山坳东南面的新安山与西北面的金牌山对峙而立,嶙峋的花岗岩山石如同沉默的巨兽,见证着千百年来此地无数次的战火洗礼。


蒙圩之战战场——赵理坳(左为金牌山,右为新安山)

在空军支援下,第64军第155师攻占古城、古狂之线,日军一个联队退守500高地西麓一带;155师向岭脚、新安山地进攻。

10月24日拂晓,夜色尚未褪去,诸石岩太郎大尉率领日军第二中队如毒蛇般悄然逼近。此时,国军155师驻赵理坳附近沙平和佛子山的守军营地还沉浸在沉睡中,岗哨的昏黄灯光在晨雾中摇曳。日军突然发起突袭,枪声、爆炸声撕破黎明前的寂静。毫无防备的守军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在睡梦中惊醒,慌乱中丢弃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如惊弓之鸟般仓皇逃遁。

不久后,竹之内繁南中佐率领130大队主力抵达,与第二中队会合。他迅速部署,派出第一中队向蒙圩镇新德村新安山地发起进攻。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第一中队接连发动10多次冲锋,山路上堆满了日军的尸体,但每次都被155师守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打退。硝烟将新安山染成灰黑色,残阳下的战场如同人间炼狱。

10月25日,日军动用重武器掩护第一中队再次进攻。密集的炮火将新安山的植被尽数摧毁,在钢铁的狂轰滥炸下,守军防线逐渐崩溃,新安山最终落入日军手中。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6架美军战机呼啸而至。从新安山败退的国军第四战区战士们见状,纷纷跃起挥舞旗帜,试图向空中标示日军阵地位置。狡猾的竹之内繁南却立即命令向第四战区阵地发射烟幕弹,灰白色的烟幕迅速弥漫。美机误判目标,对着国军阵地疯狂轰炸扫射长达20分钟。刹那间,第四战区阵地上火光冲天,士兵们在火海中哭喊奔逃,悲愤交加地咒骂美机为“盲机”。

当夜,夜幕成为最好的掩护。国军第四战区部队从蒙圩镇新德村古城金牌山方向发起突袭。此时新安山上的日军第一中队早已疲惫不堪,连续作战加上补给断绝,士兵们饿得连枪都握不稳。突如其来的攻击让他们阵脚大乱,激烈的白刃战中,中队长和绝大多数士兵战死,最终仅有20名日军侥幸突围。新安山再次易主,月光下的战场,横七竖八的尸体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10月26日,竹之内繁南得知第一中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后,立即调派第二中队接替防线。然而,国军第四战区部队的攻势愈发猛烈,他们不分昼夜地袭扰第二中队,同时对548高地的水野孝之助中队、冈木长之助的炮兵队主力及一个步兵小队发起强攻。枪炮声昼夜不停,日军在连续的打击下伤亡惨重。最终,国军第四战区部队凭借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完全掌控了赵理坳的战局,让这片古老的战场,再次见证中国军人的不屈与荣光。

战斗转折:28日,由于日军第22师团主力向第64军右翼攻击,第104师团自黔江北岸向金田村方向攻击,第64军奉命停止攻击,向武宣方面转移,蒙圩得而复失。


阿婆髻山争夺战:血火交织的战略绞杀——


1944年10月的桂平蒙圩战场,硝烟与血腥弥漫在每一寸焦土之上。在这场决定桂柳安危的生死较量中,海拔仅543.2米的阿婆髻山高地,因其俯瞰蒙圩、扼守交通要道的战略位置,成为中日双方殊死争夺的“绞肉机”。


蒙圩之战战场——阿婆髻山

*初战告捷:国军锋芒毕露*

10月21日凌晨,随着陆空协同的总攻号角吹响,国军第64军第155师如利剑般直插蒙圩日军防线。在美军50架战机的轮番轰炸与美式105榴弹炮的掩护下,155师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向543.2高地发起冲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129大队凭借山形构筑的工事拼死抵抗,轻重机枪交织成火网,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但国军将士无惧生死,利用弹坑与灌木掩护,交替冲锋。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搏杀,155师终于撕开日军防线,占领543.2高地,残敌被迫退守西侧500高地。此时的高地之上,硝烟遮蔽了天空,战壕里堆满尸体,泥土与鲜血混成黑褐色的泥浆。

*日军反扑:烟雾弹下的阴谋*

10月25日,日军第130大队长竹之内繁南为扭转战局,集中重武器掩护第一中队向543.2高地东南侧的新安山发动猛攻。国军虽顽强抵抗,终因日军炮火覆盖而失守。恰在此时,6架美机飞临战场,准备支援国军轰炸日军阵地。

狡猾的竹之内繁南立即下令发射烟幕弹,浓黄的烟雾瞬间笼罩战场。美军飞行员无法分辨敌我,误将炸弹倾泻在国军阵地上。20分钟的狂轰滥炸中,高地南侧化为火海,国军士兵咒骂着仓皇逃窜,原本占据优势的局面急转直下。

*雨夜逆袭:绝境中的绝地反击*

当晚,不甘失败的国军第155师秘密集结精锐,趁日军立足未稳、疲惫饥饿之际,从西北侧的古城金牌山方向发起突袭。夜色与暴雨成为天然掩护,士兵们手持刺刀,摸黑逼近日军阵地。当冲锋号突然响起时,日军还未反应过来,便陷入白刃战的混乱。

激烈的近身搏斗中,日军第一中队中队长被刺身亡,绝大多数士兵战死,仅剩20人狼狈突围。国军重新夺回新安山,并将战线向543.2高地核心区域推进,高地控制权再度易手。

*援军拉锯:血火淬炼的阵地绞杀*

10月27日,日军第22师团主力抵达战场,第85联队的增援中队如恶狼般扑向543.2高地。竹之内繁南亲自率队,从高地北侧发起夜袭。双方在泥泞的战壕中展开反复拉锯,每一处掩体、每一条坑道都成为争夺焦点。

国军凭借高地地形顽强抵抗,密集的手榴弹在日军冲锋队列中炸开,鲜血溅满山坡。但日军凭借兵力优势与炮火支援,经过数小时的血腥拼杀,最终占领高地前沿阵地。国军被迫退守罗容村一线,双方陷入僵持。

*暴雨终章:血色黄昏下的胜负*

10月28日夜,一场罕见的秋暴雨席卷蒙圩。日军第85联队趁机以主力发起总攻,暴雨模糊了视线,却掩盖不住枪炮的轰鸣。国军虽奋力抵抗,但在日军优势兵力与炮火压制下,防线逐渐崩溃。

543.2高地在暴雨中失守,国军残部撤往罗容山。这场持续数日的高地争夺战,以日军暂时胜利告终。山坡上,弹坑与尸体交错,浑浊的雨水裹挟着血水,顺着沟壑蜿蜒而下,将整片高地染成暗红色。

543.2高地的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中国军人的英勇与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铁蹄,虽最终未能守住阵地,却为后续战略部署争取了时间,更让日军付出惨痛代价,成为蒙圩之战中最悲壮的一页。

蒙圩之战意义

蒙圩之战发生于1944年10月,是桂柳会战中中国第35集团军第64军在广西桂平、蒙圩地区对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进行的反击战。此役虽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仍具有重要意义。

• 沉重打击日军有生力量:战斗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重创,并击毙其大队长一员,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乱了日军的作战部署,使其不能顺利推进作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在广西地区的进攻步伐。

• 彰显中国军队抗战决心:蒙圩之战战斗激烈,中国军队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时,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经过森林战、山地战、巷战等多种形式的战斗,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 积累协同作战经验: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采取集中兵力、协同作战战略,调动多个师兵力,并配合空军和炮兵反击日军,采用步步推进、分割包围等方法,逐步压缩日军防线。尽管存在指挥协调不够默契等问题,但也为后续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提升军队协同作战能力提供了借鉴。


蒙圩之战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影响

• 战略层面:蒙圩之战中国军队虽未取得最终胜利,但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为周边地区的战略调整和部队转移争取了时间。

• 战术层面:此役中,中国军队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积累了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尤其是步炮协同以及对空配合等方面,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参考。

• 士气层面:中国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彰显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增强了民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 国际层面:蒙圩之战展示了中国军队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决心和能力,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态度和巨大付出,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和援助。

蒙圩之战的得失

一触即溃的第405团团长曹震被枪毙,作战不力的第135师师长颜增武和广西“绥署”第2纵队司令唐纪被扣押送重庆军令部,白崇禧和陈诚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说实在的,桂平之战颇具战略眼光,这一内线出击从战略上讲是积极而有效的,主动出击,制造决胜先机,使日军十分被动,如能开展顺利,战局将起重大变化。

蒙圩攻击战斗顿挫之原因,虽在战略上由于桂林方面战局之影响,战斗上也犯了一些小的过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军事指挥的不一致所导致战术部署上的错误。如前所言,因31军135师没按原计划渡邕江攻击日军右侧背要害部位,而使攻击陷于困顿。

当时日军华南派遣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则是这样总结桂平之役的:“当时据守桂平之日军六七千人,经华军9天猛烈攻击后,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夜间须用竹炮代替枪声,但由于华军没有邕江两岸之侧翼行动,日军左侧背不受威胁,得以缩小防御正面,集中力量来应付蒙圩正面之攻击,因而能支持较长时间之防御战力。如果华军在攻击开始时,能以相当有力之一部在邕江右岸攻其侧背,或能继续攻击二日,则桂平守军将遭全部歼灭之命运。”历史不可假设,事后闻之还是不禁令人扼腕痛惜。

抗战胜利之后,广州军事法庭调查、起诉和审判了一批日本战犯,其中田中久一、近藤新八、平野仪一、重藤宪文、下河边宪二等人被判处死刑,前四个恶魔被押赴广州流花桥刑场执行枪决,而下河边宪二则逃过了死刑判决,被改判为无期徒刑,但也没有逃过老天爷的惩罚,最终病死于监狱中。

蒙圩之战后记

1944年10月的蒙圩之战,在桂柳会战的历史长卷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这场发生于广西桂平蒙圩地区的战斗,是中国第35集团军第64军对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团发起的顽强反击 ,其激烈程度与战略意义,至今仍令人感慨万千。

然而,战局突变。日军第22师团主力向第64军右翼攻击,第104师团自黔江北岸向金田村方向攻击。28日,第64军奉命停止攻击,向武宣方面转移,蒙圩之战就此落幕。

如果这个战役执行张发奎将军的计划也许国军会取得绝对性的胜利,如果蒙圩之战打败日军,就没有柳州之战,人民就不会受这许许多多的苦难......如果,这根本就没有如果!

当然,这场战役之后,国民党将领被处分了,日本战犯被人民审判了,也伏法了。日落西斜,日本到广西必定会败亡;青天白日抵抗不了日落,就没有了青天,更没了白日。日本战败,国民党败逃,这就是缩命。

蒙圩之战确实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伤痛。蒙圩失守后,日军放火烧圩,火光烛天。百姓们流离失所,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无辜百姓惨遭杀害。万昌荣菜园和温家菜园之地,因惨遭杀害的同胞众多,有了“千人坑”和“白骨堆”之说。

但这场战斗也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当地百姓纷纷行动起来,为部队送水、送饭、送物资,协助运输弹药、抬运伤员。有的自发组织去摸取日军枪械,伏击日本鬼子。他们的支持成为中国军队坚持战斗的重要动力,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强大力量。中国军队顽强的抵抗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战斗意志,他们在装备、兵力等方面可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奋勇杀敌,为保卫祖国领土、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圩战役是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蒙圩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军民为了保家卫国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其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永远值得铭记和传承。

2025.6.本文资料来源于蒙圩知情人的述说和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