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秉性

“秉性”一词常指人之性情,或与生俱来的性格,所以有“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说法。那么人的秉性从何而来,自然是因传承而来。

佛家言,人生当世的一切来自于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中的万法种子,仗因托缘生起现象世界的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就是因缘传承。最终,因缘之果,落在在人作为高等动物的的“认知”秉性之上。

人类的“认知”的秉性,就是“我以为”。海天一线,故以为“地球是平的”;日月的交替变换,故以为“时间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的”;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一个的“我以为”被另一个个的“我以为”所替代。

然而,每一个“我以为”都会在很长时间中占据不可置疑的统帅地位,这即是人类文明的得以长时间稳定发展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也是人类自我厌倦的情绪累积而推动人类思想技术进步的推动力。因为,有“我以为”就会存在“我不信”。

不管人类历史上的思想、科技千变万化,唯“人性”不变。

所以,运用不变之“人性”,去统筹“知”的秉性,才能学有所用,人生才能有意义。而“人性”的本质,就是生死与善恶,说到底即是“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202311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