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个风靡朋友圈的话题开始产生,我们把它称作“仪式感”。仪式感就是种小确幸,村上春树说过:“如果没有这种小确信,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对于我这样的一个九零后学生党来说,生活的大多数时间却是在平淡无奇和匆匆忙忙当中度过的。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是那样的无所事事与碌碌无为,于是便投身到了志愿者协会的怀抱,尝试着去丰富自己、汲养自己。
“仪式感”使我最初感受魅力的时候,是在第一次座谈会议里。平时嬉闹的氛围不自觉的变得凝固起来,空气当中开始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气息,平时逗乐不羁的学姐学长们,也开始正襟危坐了起来。因为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便化身成为学院的公仆,要对本院所有的老师与学生负责,要学会铭记自己的使命,肩上也开始有了担子。就是这样,在这个普通却又特殊的日子里,杂乱无章的生活被我们重新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使它不再变得乏味枯燥,使它泛以星光。
令我感触最深的,却还是那过年时与家人相聚的短暂美好时光。每年春运期间的返乡浪潮,又何尝不是一种仪式呢?在拥挤的火车站,在堵塞的高速公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里……一颗颗热切的游子归家之心,是那样风雨无阻。这些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在见到亲人阖家欢乐时,便化作了浓浓的幸福感。
而今,也经常听到身边小伙伴的一些抱怨,唉~如今过年是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啊!是啊,把过年的一套程序都直接省掉了,过的还是年吗?什么东西都是没必要“做”,直接变成买买买;所有关于封建仪式的迷信,也渐渐成为了无关紧要的流程步骤……好了,去掉那么多的“没必要”,“有必要的”的就剩下可观的假期时间,还有千篇一律的开趴吃喝,是的,我们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发现自己并不开心。因为正是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点滴仪式,让我们偏离了快乐的主线。
“仪式感”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虚荣,只不过呢人们都喜欢、甚至是习惯了拿高尚情操作为一个立人的标杆,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虚荣心压制在内心深处,不会轻易表现出来而已。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人,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是充满方向感、充满动力的,而这一切都是来自平日里点滴积累着的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情结,叫做“罗曼蒂克”。但是呢,却有很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这种行为充满了指责,把它看做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一种神经质产物,认为那只是一种天真的幻觉。似乎也没说错什么,但确实,我们需要以这样的仪式来去慰藉自己。正是通过这种仪式,让自己感到了被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着,努力向着很少有人达到的尽善尽美的境地去迈进……
也正是因为懂得这份仪式感的淳厚,才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平凡而琐碎的日子里,去寻找诗意的生活;它仿佛就像是洒落缝隙里的微光,给了我们直面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