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岛,2017年4月8日
恐怕人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做下了错事,害怕暴露和惩罚,充满了惊恐,本来并不安稳的生活变得更加让人无法忍受。这个时候,该如何才能出脱苦海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罪与罚》中,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答案:勇敢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争取走向自我救赎,活出来自己的灵魂。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们横切面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中下层民众真实生活场景,勾画了一种充满“末世”味道的悲惨画面。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穷困潦倒的辍学大学生拉斯克利尼科夫乐善好施,自己虽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却能秉持着关怀之心,激情地用自己口袋中寥寥几文钱捐助更加困难的人。但是,毕竟生存是很现实的,在已经身无分文、房东又索债不休的情况下,他突然冒出来一个可怕的念头,决定杀掉催债女房东,并抢劫一点钱财。
如此一个算得上难得一见的好人,竟然产生了如此可怕的念头,他该如何去实行罪恶呢?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他那细腻到可怕程度的笔触,细微地给我们刻画了这个年轻人实施犯罪过程的心灵斗争,惊心动魄,激烈刺激。在经过了内心挣扎之后,困顿的生存现实打碎了他的道德之墙,他拿起斧头,几乎是拙劣地、愚蠢地实施了他的谋杀计划,真的杀死了女房东,并抢到了不少钱。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实施罪恶计划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并不在计划之中的偶然:刚刚残忍地击杀了年逾六十岁的女房东,鲜血还在四溅,但女房东的妹妹——一位老实巴交的可怜女人却进来了,惊恐地看着犯罪现场。该怎么办呢?拉斯克利尼科夫没有退路,就只好继续他的罪恶:又锤杀了她,而且,较之于杀第一个人,感觉上还非常容易。
接下来,幸运之神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他如此笨拙之人,竟然顺利地逃离了现场;警察来破案,却抓错了人;被抓错的人,却变态地承认自己就是凶手。故事讲到这里,假如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应该感觉到很轻松了吧?毕竟,谁也不想被警察抓获,被法院判刑惩罚的,大不了以后洗心革面,好好做人,再也不做坏事,努力做个好人,不就成了么?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并不仅仅想说这些。他要带着我们深入观察这位罪犯的心理活动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首先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想犯罪的,何况像主人公这样的好人;
其次说,这位年轻人犯罪的动机也着实让人同情,毕竟,他真的走投无路了,并不是一个惯犯,一个靠杀人越货生存的恶棍。
所有这些,都让这部作品努力展现出来的有些变态心理刻画看上去惊心动魄。杀了人的拉斯克利尼科夫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良心的谴责几乎毁灭了他:他甚至连抢到的钱财也没有动,就给扔掉了(掩埋)。而且,他天天处于惨重的自责中,甚至别人的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也能让他非常不安,而变得暴怒无常,不可理喻。
人毕竟是有理性的,理性毕竟含有道德因素。在经过了长久的心灵折磨之后,拉斯克利尼科夫决定自首,但是,荒诞的画面出现了:他去告知警察,警察并不相信他,认定他是“病了,发烧的胡话”;告知别人,别人把此视作无赖的无聊行为;……他没有成功地自首,重新回到了那种深深的折磨之中,噩梦仍然随之不去。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自首成功了,他如愿地被判了轻微的徒刑,去西伯利亚服刑去了。在那里,他获得了安宁,皈依了上帝,好像回归到了平安,但是,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挽回了。
关于拉斯科尼利科夫犯罪过程、自首过程的描绘,是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这部作品写作于十九世纪中叶,那时候这个世界几乎所有作家都在刻苦地进行着“现实主义”的刻画,但是,这部作品或许无意地进行了一种崭新写法,因此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荒诞地展现真实,灰暗地描绘人的心灵。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后来的卡夫卡影响很大,我们能在卡夫卡的《地洞》、《审判》等诸多作品中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子;但显然,卡夫卡则更为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用一种现实主义笔法来有意无意地展现客观上的荒诞,但到了卡夫卡,就成了完全的主动行为——无论是对那只挖洞不止老鼠的无休止心理活动描写,还是对K遭遇到的种种荒诞的事实的刻画,都是卡夫卡精心结构之下的结果。
假如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区别他们两人的话,就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用“上帝之眼”来客观观察拉斯克利尼科夫的种种遭遇和行为,显然是一种“讲故事并且极力让别人相信”的诉求;而卡夫卡却是在用“主人公之眼”(或谓“主视角”)来客观冷静地展现荒诞,并不告诉读者这究竟是不是荒诞。
卡夫卡对文学艺术的卓越的贡献自不待言了。这位生前几乎默默无名的伟大人物,对我们人类文学艺术、美术、戏剧等等诸艺术种类可谓是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影响很大。
为什么几乎和托尔斯泰同时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会有如此的天才,来给我们展现出来如此惊心动魄的心灵斗争场景呢?可以知道的事实是,出身于中等家庭的他,后来因为激进地参与反对沙皇的“自由化活动”而被判处过死刑,在执行枪决的那一刻被赦免死刑,但却经历了生死存亡的刹那。据记载,这次死刑过程,一干死刑犯被绑在了柱子上,蒙住了眼睛,开了枪,杀掉了两个,但大部分人被沙皇赦免,减判为西伯利亚流放。
可是,这次死刑执行过程中,诸多被赦免的罪犯中,却有两个当场给吓疯掉了;获得赦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因此改变了性格,并且终生也没有治好他很可能因此获得的癫痫病。
这些,或许能说明他的《罪与罚》作品成功的深刻原因。
雨之岛,201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