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红楼梦》一样,《金瓶梅》中曾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撰写西门府的饮食和用度,也正面或侧面地描写了西门庆所处的山东地面的饮食和风俗。
通过这些细致的描述,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西门府的生活水平。《金瓶梅》的原作者是明代人,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代人,纵观贾府与西门府的饮食习惯,便可以窥视到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迁。
在《金瓶梅》中,王婆给潘金莲和西门庆牵线,就用一两银子置办了“肥鹅烧鸭、熟肉鲜鲊、细巧果子”来款待两人,在四十一回“两孩儿联姻共笑嬉”中,月娘去乔府赴宴,上的第一道菜是“水晶鹅”,第二道正菜又是顿烂的“蹄儿”,这两道菜,月娘都赏了厨役几钱银子。
再来看看《红楼梦》中对饮食的描述:“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如此繁复,但这只是荣国府日常所食的“茄鲞”的做法。

而李瓶儿和孟玉楼喜欢吃的“烧猪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得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得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这里可以看出,清代的饮食——至少在达官之家,比明代精细不知多少倍。西门府的饮食,不会比官员家差,但也仅限于“水晶鹅”“烧猪头”上来了就要给赏。清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也描述了清代市井百姓的吃食,有“燕窝、柔鱼、虾丸、糟鱼、火腿”等,仅乡绅和县官家里,就与顶级豪门西门府不相上下了,更别提世代国公的荣国府。
清代为何会这么精细?满族统治者为了照顾满汉官员在宫宴上的不同口味,设立了满汉全席,光是干果类就有几十种,明代时的对外通商,又带来了辣椒等各种调料作物,使得口味的层次感更加鲜明。

政治与经济环境稳定的条件下,根据地理气候与物产的特色,清代中晚期渐渐形成了“苏、粤、川、鲁”等菜系,饮食风格更精细化与特色发展,这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