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
一个父类,有多个子类(出现了继承),需要添加一个是共有行为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子类的实现都是同样的,且 有一部分是同样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继承的方式,有如下两种方法
- 方法的实现放在父类中,那么对于有些子类(与父类的实现不一致),就需要 override 父类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有的子类需要 override 父类方法,而且有哪些子类漏掉了,编译无法发现,会出问题,不符合面向对象思想。
- 抽象方法放在父类中,让各个子类去实现。
编译器可以发现错误,不会存在漏掉的场景,但是每个子类都需要实现一遍此方法,代码没有复用,也不符合面向对象思想。
这种场景就应该采用策略模式,将此方法定义为接口,父类中使用此接口做为成员变量(组合),通过这个成员变量执行具体动作,子类实现的时候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为生成相应的成员变量
策略模式避免上面说的两种问题,避免了某些子类 override 父类方法,避免了潜在的出问题的可能, 避免了同样的代码 copy 多份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不使用继承,使用组合,起个个名字叫做策略模式,一下就高大上了。
很多人总说涉及模式跟语言无关,我觉得这些人大部分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比如在 golang 中,只要不是脑回路特别清奇,都能在不懂设计模式的情况下写出所谓的策略模式,因为 golang 中不存在继承,都是面向接口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