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修读书安排的书目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形成一个对比,人们一般认为成功的人生应该是自由轻松的,没有人会认为轻松与自由不好承受,而作者恰恰发现了这一点。
初看书名,确实让人有点不得其解,听了三遍之后,大致领会了作者想要说明的一个真理,就是真正不好承受的,并不是生命旅途中遇到的一些痛苦与磨难,而是看似轻松却一无所获的人生。
这本书让我联系前几天在西安看的陈文茜写的《愉悦哲学》,与这本书表达意思大致相同,都写的是人若想要活得轻松,必先经历磨难,并且能正确看待磨难,面对同一件事,主动接受和被动承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逆境中的不同表现。
前天我看了一集关于介绍人类起源的纪录片,面对难以生存下去的自然环境,类人猿分成了两派,一派不愿意迁徙,他们觉得不确定因素太多,令一部分决定走出去,结果他们发现了清清的溪水,绿绿的草地,因为不断的创造与发现,虽然承担很多压力与风险,但他们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那些人,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成熟的稻子才会朝向大地,深深的弯下它们的腰,因为它们深知今天的来之不易,正是风雨的洗礼,严寒与酷暑的交替,让他们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扎稳了自己的根,也才会结出今天的果实。而那些在微风中摇曳自己婀娜身姿的稻穗,则受到务实农民们的遗弃,因为它们毫无价值,他们忘记了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这就是生命之轻不好承受的意义。
结合自身,曾经也因为命运的种种责难而不好接受,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而寝食难安,而当走过人生最难走的那一段过后,发现自己的内心逐渐变得强大而柔软,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不再那么绝对,对于人生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身边聚集了一些三观一致的朋友,而最为美好的是,当我不断有新的生命感悟的时候,对于未来我没有了任何的担心和恐惧,虽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因为有了希望,生命更加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厚重与深沉,我喜欢这样的自己,也喜欢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