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相信大家两天前(笔者发文时间为3.25),在手机的每一个角落,从各大APP消息通知栏,到自己的私人社交圈子,都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微信迎来了7.0.12这一大版本更新,带来了一系列优化,最重磅的当属微信ios版将要上线夜间模式,也可称为为“暗黑模式”。而到了3.25号,微信宣布推出在安卓版推出的7.0.13内测版本,使得安卓用户也能享受夜间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下面只是笔者的一些随想,难以输出确定的观点,大家不必太过认真。
用户体验是一切产品的根基。从海盗模型来看,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自传播构成了运营的所有环节。这些环节要想良性运转,离不开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挖掘,不断跌代从而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迟迟不肯推出夜间模式的微信,为什么这次要“妥协”于苹果?“暗黑模式”的更新看似满足用户需求,实际上对于微信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事实上,在焦虑都能贩卖的今天,“暗黑模式”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影响,可能不止对你的镜片厚度有影响这么简单。
如何看待微信新出的夜间模式功能呢?我想绝大多数人肯定是觉得非常好。没错,光源变暗,用户用微信的时候眼睛更舒服。但是如果按KANO模型来看,夜间模式只能算作兴奋型需求。这对于维系熟人关系来说并没什么实际作用。那我们来分析下,夜间模式究竟对于微信来说有什么影响?如果真的有很大用处,以微信团队的产品团队为什么不像其他APP早早进行迭代呢?
分析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其用户画像和核心用户群,根据《2019微信数据报告》,我们能很容易找到其用户画像。微信月活已经达到11.5亿多,比去年同期增长6%。可以说在中国,65岁以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微信用户。而没有使用微信的,则是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基本上有智能手机的人,都是微信的用户。因此虽然我们得出其用户画像,但是我们无法得知其核心用户。那我们换个思路,简单分析下各年龄段的用户。
我们看看上面这张图,来自2018年的《微信数据报告》。根据图片上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00后: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短,夜间模式对于该群体有很大影响
90后:晚起,按逻辑猜测应该晚睡,夜间模式对其有较大影响
80后:早晚都爱阅读,白天时间都是工作,晚上有一定的熬夜,夜间模式有一定影响。
70后:23:30睡,很少熬夜,夜间模式对其基本无影响。
55岁以上的人:没有熬夜习惯,夜间模式对其无影响。
因此越高年龄层的用户,夜间模式对其影响越小。我们暂时先考虑80后、90后、00后的影响。
80后一般使用夜间模式的场景:“我”作为一个中年人(31-40岁),事业基本定型,结了婚有了孩子,白天经过一天辛勤劳累之后,回到家陪了伴侣、孩子,关灯后打开微信,灯光太亮,开启夜间模式。看看朋友动态,回复一下几个朋友没回的消息,看看关注的公众号文章,边看边思考,看了几篇文章后,关灯睡觉。
90后一般使用夜间模式的场景:“我”作为一个年轻人,事业刚刚起步,太多不确定性。事业没稳定下来,婚姻还没确定下来。晚上关灯上了床,打开微信,切换到夜间模式。我会跟朋友聊生活、聊工作、聊爱情;我也会看着关注的公众号文章,思索自己的未来。很多时候本来我已经想睡了,可是总想看看有没人找我,总想看看朋友圈的内容,总想看看公众号有没新文章。很久以后才放下手机睡觉。
00后一般使用夜间模式的场景:“我”是一个学生,为了第二天的课程不得不早起,可是学习一天太累我想玩手机玩的晚一点。于是关灯后我打开微信,切换到夜间模式,跟同学聊会天,发下动态。由于“我”只是学生,自制力较差,玩了很久才去睡觉。
再来看看微信的产品定位:微信作为一款强关系社交产品,主要是为熟人之间提供一个在任何场景下交流的平台。因此,评论微信的夜间模式,只需要看其对于维护熟人关系链有何影响。80后一般都形成了相对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圈子,平时需要联系的熟人已经基本成型,关灯后使用夜间模式,只联系固定的的圈子;00后大多数是学生,关灯后使用夜间模式,用微信联系的圈子一般是同学;而90后,由于太多不确定性,反而联系的圈子会比较多,可能涉及爱情、工作、亲情以及生活中其他方面。所以,夜间模式对于80后,只是加强熟人之间的联系,属于正向反馈;对于00后,夜间模式与否其实并不影响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因为与同学的主要联系在于白天的接触而非夜间;对于90后,由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夜间模式其实是助长了其焦虑。
在我看来,90后作为年轻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模式的上线其实是弊大于利。因此,我觉得此前微信官方回复为什么不上线夜间模式的回答很有意思:
是的,微信不忍心占用你的夜晚。其实并不是微信不忍心占用你的夜晚,因为没有夜间模式的时候已经不可避免占用了,微信只是不忍心焦虑占用你的夜晚。
所以我想或许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微信不轻易上线夜间模式的原因。微信用户体量太大,月活达到11.5亿多,一点小小的改动,都会影响到很多用户。当然,对于微信APP来说,夜间模式的上线与否并不影响其使用。90后不会因为变得更焦虑而不去使用微信。从AARRR模型来看,无论是哪个环节都没影响。可是产品经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如果对90后有这么大负面影响,那还是不要轻易改动。微信作为改变世界的APP,不想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兴奋型需求,而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而为什么现在微信又上线夜间模式了呢?其实之前微信也曾短暂上线过夜间模式,很快就取消了。这次主要还是因为苹果商店要求所有APP适配夜间模式,而且由于苹果生态原因,微信夜间模式必须跟随系统一同开关。对于很多苹果用户来说,这种强制性地选择并不是他们想要的;而现在安卓也上线了内测版,而且即将全面上线。或许,微信在经过足够久地对用户行为的观察后,发现其实上线了夜间模式的影响已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而且如果只上线ios版本而不上线安卓版本,那对于安卓版微信用户来说将会有很大的心理不平衡。
所以,微信团队说是认用户的怂,也有一定道理。
微信作为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每一个版本的迭代都是非常严谨。正像张小龙说的:每天都有5亿人吐槽我,1亿人教我做产品。对于用户体验,微信一向有着极致的追求。这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互联网人,在挖掘用户需求时,需要对不同维度进行纵向挖掘,不仅要学会辨别伪需求,也应该学会辨别隐性需求,须知道很多时候用户提出来的需求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需求。对于自己负责的产品,绝不能盲目迭代,而是做好分析,做好A/B测试,并做好数据监测。
所以,“暗黑模式”是谁的焦虑呢?我想不仅是90后的焦虑,也是互联网人的焦虑吧,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