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习惯的见解

很稀松平常的成语——天人合一,乍一看,模糊的意思也懂。但是从未想过“天”与“人”究竟如何“合一”、为什么能“合一”、为什么要“合一”、“合一”之后有什么样的表现、“合一”之后有哪些益处、什么样的“天”什么样的“人”可以“合一”、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合一”、“合一”是永久的还是可逆的、“合一”之后还是“人”吗。。。。。。等等这些问题。

展开来看,这里有很多可以参详的东西、很多可以思考的内容,应该整理出一种方法、一个框架,作为辅助的手段来主动培养自己思考的习惯,否则只是强记,不能融会贯通,成了死读书。有机联系的知识价值远大于孤立存在的知识,通过思考,可以将众多学科众多领域的知识进行交叉、验证及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博学、明辨、慎思”、“学以致用”等都蕴含了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很重要的告诫。

如今的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电视、电脑、手机等应有尽有,消化这些渠道得来的二手知识也“来之容易”,然而“知晓”不等于“理解”,更不等于“智慧”。商界的前辈先贤中有位名叫白圭的先生,他曾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此处的“人”并非说的是“全人类”,而是指“大部分人”。当“大部分人”并不注重培养思考习惯的时候,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则会显得弥足珍贵。自然等到我们积累了自己的科学发现、人生观点甚至哲学论点之后,“大部分人”又会从我们这里享受思考成果,届时就是“人取我与”的时候,其回报不光是物质上的丰足,更是精神上的激励与感喟。

习惯是无需外力驱使的内在力量,习惯是人生进步路上的动力来源,这样的习惯在培养过程中应比单纯的体力运动习惯、早期习惯等更有难度。

首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养成习惯中的决定力量。早起、健身等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只要时间允许、主观上有意愿,就可以完成每天既定的任务,假以时日,习惯可成。但是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单单是自己愿意就肯定能完成的。这本身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自检反思能力等基础条件,同时,即使具备了这些条件,很多的问题亦无法思考出答案。

再者,思考问题习惯的养成中,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说时时在变化,并非按部就班的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我们需要灵活对待、谨慎对待,以免落入形而上的仪式中。

有朝一日,待习惯养成,则应可以将人生思想推至“不惑”的阶段,仿佛重新经历过一次儿童年纪的“究理期”,凡事求个明白,想必是大有益处的一件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走过千年岁月苍桑 你依然是青春的模样 历经多少世间风雨 你依然是待嫁的新娘 看不够六月荷花绽放 看不够山色空蒙淡抹...
    d99abec1da19阅读 396评论 0 0
  • 直是原则 曲是智慧 做人如其石 有曲有直 当曲则曲 当直则直 直则壁力千尺 无欲则刚 曲可忍辱负重 有容乃大
    奔向大海的使者阅读 479评论 7 12
  • 三 六字养生诀 (27) 这样,我们就要讲到中国神妙的汉字了。 我们已经和水一起知道,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波动,不同...
    云南昆明辟谷阅读 7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