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少年行Day4--阳关箭鸣穿岁月,雅丹炉火淬童心

今天,目的地是书写在唐诗里、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烈日下的孩子们也许无法感受得到,但了解这段历史的种子还是要默默种下。

踏入阳关博物馆,时光的长廊在眼前徐徐铺展: 张骞持节远行的背影,丝绸之路上叮当作响的驼铃,烽燧台上戍边将士望穿秋水的目光,还有异域商贾带来香料与琉璃的喧嚷……冰冷的陶片、锈蚀的箭镞、斑驳的简牍,都在向孩子们默默诉说着开放、交流与守护的永恒主题。

当孩子们行汉礼,亲手接过那块“通关腰牌”,那一刻的庄重感弥漫开来。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商旅、使节手持符信、跨越关隘时的心跳。这枚小小的腰牌,是一份穿越时空的契约,是历史交付给今日少年的一份责任——守护文明交流的记忆,延续探索未知的勇气。

站在真正的阳关遗址前,极目四望。无垠的戈壁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天地间是令人屏息的苍凉与壮阔。古战场金戈铁马、丝路驼队的艰辛跋涉,似乎都凝结在这片广袤的寂静里,沉淀在脚下每一粒滚烫的沙石中。有些孩子在戈壁滩上弯腰拾捡起形态各异、被风沙磨砺了千万年的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装进袋子,拾起这带着戈壁体温的“历史碎片”。

我们在遗址前合影,风吹乱了头发,笑容却无比灿烂——这一刻,我们与千年的时光同框,成为阳关新故事里鲜活的篇章。

而阳关之行最令人兴奋的体验,莫过于挽弓射箭!孩子们戴上手套,开始准备,这才发现,射箭远非看起来那般潇洒轻松。拉满弓需要不小的臂力,瞄准更是对眼力和定力的双重考验。就在这此起彼伏的“哎呀”声中,惊喜诞生了——熙敏同十箭之中竟有六支打到了靶上!妥妥成了当日的“神射手”!那些率先掌握要领、射中靶子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当起了小老师,走到还在摸索的同伴身边:“来,手这样放低一点…”“对,肩膀放松…”耐心地分享起自己的心得。十支箭,是体力的挑战,更是心性的磨砺。当箭矢离弦飞向靶的刹那,当同伴间那份无私的指点在风中传递,仿佛能听到千年戍卒的箭鸣穿越时空,与今日少年们专注的眼神、互助的暖意交织共鸣。

中午,我们葡萄园餐厅用餐休息,一条藏在园区的清澈小渠吸引了孩子们,瞬间成为"爆款"景点,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会猿人都来了,溪水非常清凉,洗洗小手,将树叶当小船玩耍,夏日里的乐事。


午后的征程,将我们带向大自然用风与时间书写的另一部伟大史诗——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如果说阳关诉说着人文的沧桑,雅丹则展现着造物主最狂野的想象力。

车行其间,如同驶入外星球的魔幻之境。"茫茫戈壁中,那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派出所”的微小建筑,如同瀚海中的灯塔,无声地诉说着坚守与责任的份量。

这极致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坚守的对比,本身就是一堂深刻的“大地之课”:关于力量,关于时间,关于人在广袤天地中的位置与担当。我们迅速拍了一些照片就回到车上,继续前行至雅丹深处。

"金狮迎宾"、人面狮身像"、"孔雀玉立"等景象让人惊叹,尤其是“西海舰队”——那片由无数巨大雅丹体组成的、整齐列阵的磅礴景象,让所有孩子瞬间发出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一支静默了亿万年的舰队,正蓄势待发,直指苍穹。

摄氏40多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脚下的沙砾热得烫脚,空气仿佛都在燃烧。孩子们穿上装备,勇敢地走进这片“火炉”,用眼睛和镜头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地质奇观。

每次都说下次不下车,但到了点还是忍不住去看看。汗水浸湿了衣背,脸颊晒得通红,但眼中闪烁的,是征服自然的兴奋和对天地造化的敬畏。这份在“熔炉”里淬炼出的勇气与坚韧,是雅丹送给他们最珍贵的勋章。

当夕阳为敦煌披上金色的薄纱,我们沉入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艺术梦境——大型沉浸式演出《乐动敦煌》。美轮美奂的舞台,仿佛将莫高窟的壁画瞬间“复活”。飞天的衣袂在光影中翩然起舞,箜篌、琵琶的乐音如清泉流淌,盛唐的华彩与敦煌的神韵扑面而来。白天的风尘仆仆,在此刻被艺术的清泉涤荡一空。那些壁画上静止的佛陀、乐伎、飞天,化作了眼前灵动的生命,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美的种子,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当然还有敦煌美不胜收的文创用品吸引了每一个孩子的目光。

行走在历史与自然的宏大课堂里,孩子们也在学习着更重要的“人生功课”:

1.责任:如同戍守边关的将士,如同戈壁中孤独的守望者,每天都在提醒孩子们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水壶、帽子、衣服等,其实这些也都是他们需要守护的“疆域”。每一次物品的清点与归位,都是责任意识的萌芽。

2.协作: 在辽阔的天地间,同伴是最温暖的依靠。互相提醒、分享水源、耐心等待、共同赞叹……这些微小的瞬间,汇聚成照亮彼此前行的星光。我们鼓励孩子多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那份归属感和成就感将无比珍贵。

3.时间: 历史的长河由无数个“当下”汇聚。守时不仅是对规则的遵守,更是对同行伙伴的尊重,对宝贵研学时光的珍视。所以今日迟到的同学也需要负起一定的责任。

愿今夜好梦,有飞天的乐音,有戈壁的风吟,更有孩子们在阳光下勇敢前行的步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