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温柔留给别人,把暴躁丢向父母!

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前后接两个电话,中间间隔一秒。

第一个电话(对象:学姐)

喂(极致地温声细语)

哦哦,好的

嗯嗯,可以可以

谢谢,谢谢!

好滴好滴

拜拜拜拜

么么哒,么么哒!


第二个电话(对象:妈妈)

喂(有些不耐烦)

干嘛?什么事?

知道了,知道了。

烦死了

哎呀哎呀,你有病啊!

没有再见 直接挂了电话


看到这里什么感觉?觉得这位朋友不孝?


记得我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继而不以为然,同时觉得她不孝。可是我却忘了,忘了自己也这样对待父母。或许是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忘了反思。


绘本教授说:对待父母,我们不耐烦的嘴脸都一样丑!


1

“女儿,这个微信怎么分享照片啊?”

“我不是教你好几次了嘛,怎么就是教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小编,请问这个图怎么下载啊?”

“哦,第一步...第二步...最后...”

“好难啊,我都不会!”

“没关系,慢慢来,我再教你...”



2

“女儿,给我拍几张照片吧!”

“哎呦,你就喜欢这种俗的,赶紧站好!”

“这样不好看,你会不会拍姿势,算了算了,你自己拍吧!”

“你好,可以麻烦帮我们拍个照吗?”

“可以可以!”

“你们靠拢点,姿势可以换一下...”

“谢谢!谢谢!”

“不用,你们还要拍吗?”


3

“你有空就多看看书,你作业写了没?”

“知道了,烦不烦!”

“回去多看看书!”

“知道了,老师!我一定会看的”


4

“我们去逛街吧!买点衣服”

“不去,又热又累,再说你又没钱,买什么呀!”

“我们去逛街吧!”

“啊!这个天气?而且我们又没有钱!”

“没钱逛逛也是好的。我请你喝奶茶!”






我们总是习惯性对别人温柔,却对父母不耐烦,甚至是暴躁!




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很多人都会在暴躁后,争吵后,对父母感到愧疚,对自己感到懊悔。可是事过情迁后,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如此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后,开始变得麻木。

为什么控制不住对父母暴躁呢?明明大家都说我脾气好?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论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们永远都会原谅,永远都会爱你如初。所以我们就会有恃无恐,就是肆无忌惮!其实所有的感情都是需要维系的,即使是最亲密的父母!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采访,记者问了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怎样对待自己?我印象最深刻是一位中年妈妈说的。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对我保持和颜悦色。“笑”即是“孝””


温柔可以留给别人,但暴躁和不耐烦不要丢给父母。

笑时最基本的孝,也是最难得孝。

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地步才知道后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