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节奏总是让我们过快地接受变化,再回想起140字图文条漫的时代简直恍若隔世(叹气)。站定去看当下的王者,短视频的无数赛道里,最值得揣摩的便是Vlog这枚奇葩——从QQ空间开始我们就知道搞笑/猎奇/情感话题多么吸睛,却不知有一天人们会愿意看普通人的生活,更不知道贩卖生活,竟有这么大的价值。
看Vlog的人:
找不到参照物的一代
难道只有这波年轻人对他人生活的窥探欲异常旺盛吗?当然不是,祖祖辈辈拉家常的热情从未减少,只是这种需求转移到vlog上,可以说是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代际差异扩大,与父母辈的二十多岁相比环境相去甚远,年轻人已经很难或不想再循着前人的轨迹生活了;
信息化传播把世界的美妙送到我们眼前,想要得到却并非那么容易。精神与物质间的鸿沟,让人们更迫切想知道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线上生活的便利与社交圈的缩小,让我们习惯从网络上的精神领袖那里得到激励和情感陪伴。
据预计2021年我国会有接近一亿独居状态的“空巢青年”,在不断更迭的环境里,生活本身成了最大的课题,迷茫又珍贵的年轻岁月里,永远需要一个理想生活的参照物。一位受访者说,Vlog对她来说“不是纪录片,而是偶像剧,是满足自我幻想的工具。”(摘自流量公园:《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独居Vlog”?》)
做Vlog的人:
一种理想生活的画像
成功的 Vlog创作者,往往是将自己代入某个角色来向观众讲述生活,我将其分为三类:要么让人向往,要么给人启发,要么使人共鸣。
让人向往(向导)
最经典的一类Vlog就是展现精致生活,或许精致是所有生活向往里的共性。自律学习、读书分享类型也很受欢迎。
个人看这类Vlog有种“缺什么补什么”的感觉,忙于上班感觉生活质量下降时就想看看那些精致又温馨的生活,很久没有专注学习的时候就去接受一下激励,它们能够受欢迎,或许也是抓住了大部分人的痛点。
给人启发(看世界的眼睛)
海外博主和旅行博主最能代表这一类,他们以普通人亲身体验的视角带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生活。
还有一些博主则是基于自身的丰富经历,以日常的方向分享生活观。
使人共鸣(同行人)
这一类Vlog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价值,让同样处境下的年轻人感同身受并得到鼓舞,我关注了几年的UP主里,有很多用视频见证了自己从学生时代走到读研留学或工作,和观众同步成长。
最近发现还有一批标题为“x城市xx月薪独居生活”类型的视频,很明显想要用最敏感的数字吸引同类人群关注。不过用数据标题还是得适度,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同类型的标题,观感就有点奇怪……
Vlog的门槛:
其实很高的隐形成本
Vlog看起来真的没什么门槛,毕竟“容易模仿”也是它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据我观察,要持续创作高质量Vlog其实有不少隐形成本。
第一层基础成本是生活场景的氛围打造,为了拍出好看的画面要下的功夫可不少,很多人根据封面图就能判断这个视频值不值得点开看;第二层是时间成本,如果你本就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要在镜头前还原你的日常,至少也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去呈现,很多创作者都是一个人反复去按拍摄键、换角度、检查素材,也是很考验耐心。
最高级也最难的成本,是要有持续更新生活的能力。四季往复,不费劲地从生活里榨取内容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很多专职做自媒体的人,一旦和社会生活、工作环境脱节,很快就会陷入枯竭,要逼自己走出门去接触新事物;保持主业工作的Vlog创作者在观点上往往会更加丰富,但时间和精力就会捉襟见肘。(果然能做好自媒体的都是精力充沛、精通时间管理的全能选手……)
Vlog的效应:
生活方式是最高级的带货
我会关注起Vlog的价值,是因为做地产广告的时候,会发现卖房子其实是在卖生活,带着这个认知再去看电子产品、居家用品、电动牙刷、某吹风机甚至某雪糕,又何尝不是在卖生活观呢。正逢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旺盛,观念植入成功就可以尽情溢价。
在“是当归哦”的视频弹幕里,你能看到很多人在询问某样东西的品牌和购买链接,大到咖啡机,小到一个新出现的勺子,都有可能安利到某个人。在产品厂商的眼里,这简直就是行走的“整合生活解决方案”,也难怪生活类博主能接到各种门类的推广,美妆洗护服饰收纳,有什么是生活装不下的呢。
也正是这样,我们渐渐开始在不同的视频里看见相似的“配置”,早餐的麦片与牛油果、家用咖啡机、一千多的多功能锅、四五千的扫拖机器人也一起成为了美好生活的标配。这种安利的厉害之处在于,我们完全是出于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自发地产生“想像TA一样”的心情,从而为它买单。从观念开始渗透,也许就是广告的降维打击吧。
Vlog的危机:
批量生产的模板生活
包括微博、抖音、小红书在内,很多平台都推出激励手段吸引更多人加入vlog创作。不过个人感觉目前最适合vlog的平台可能是在B站。
一是因为时长,vlog应该会属于“短视频中的长视频”。在抖音看过一些1分钟vlog,大部分会有种“很浅”的感觉,太短的时间很难让生活片段成为一种观念表达;而在需要快速吸睛的短视频流里,依靠酷炫剪辑或者特别手法来减少平淡感的vlog才能相对出彩。而在微博、B站、Youtube上,受欢迎的生活类视频达10分钟以上的比比皆是。
二是小红小抖明显具有批量复制的平台风气,大家习惯于跟随热点做内容,这种风气容易将一个现象推向高峰,却不那么容易为一个IP沉淀粉丝。没有美颜换装,没有洗脑音乐,只有大量风格相近的生活场景,会让本就偏平淡日常的vlog更容易失去看头。
目前的B站,既有为长视频打造的播放器、最好的弹幕体验,又兼具长视频平台爱优腾缺少的社交感,搜索推荐机制对于新人创作者也相对友好。单从vlog体验来说,B站或许是环境最为成熟、最有望接近Youtube的平台了?(2021年7月来自不成熟的预言家)
这几年通过vlog,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充满朝气地生活的样子,有真实的焦虑也有真实的慰藉,有些人成为我的目标,有些人丰富了我的人生观。透过鲜活的视频,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在一起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表达方式。
写文前我看了一篇界面新闻的文章,标题叫作《Vlog:等风口来》,在采访过数位头部博主后,却并没有给出一个“风口”。我很开心看到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也希望如此——真诚地表达,不需要等风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