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和这个学生对上了,据说他是最调皮的学生,原来大家都不相信,可是这么多天,我们好像都服了,人家不是浪得虚名,那个最调皮果然是用汗水拼出来的。
上课不是手不停,就是嘴不停,而更多时候是手和嘴都不停,你越说他越厉害,当然你不说,他也不会就好很多,似乎他的精力就是为了让老师无计可施的。
我的同事经常说自己很倒霉,如果那天可以忍一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他他怎么闹,都当作没看见,也许这个时候焦头烂额的就是自己的同事,而不是自己了。
惹上这样的孩子确实让人很无语,他专门找事和无意捣乱,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形,在我的课堂上他是无意的,我宁愿这样理解,否则我也就和我的同事一样,要面对更多的苦恼了。
这样的孩子不捣乱是不正常,有问题才是他的常态,一节课能够趴一会儿,或者是看会书,那么我们就应该庆幸了,所以说起来我们几个老师还是同病相怜,实在是不应该不厚道的笑那个同事的。
当然了,有的人也许会说,在一个教室里没有最调皮的,只有更调皮的,那么他是不太理解教育的,真正的课堂上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很多这样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气息,非常容易辨认。
注意这里不是在贴标签,即使在贴标签,这样的标签也是有学生自己贴上去的,很多孩子的不可救药超乎想象,这和教育者有没有奉献精神毫无关系。
教育是真实也是具体的,我们不应该否定这样的真实,像今天这个最调皮,老师都知道,学生也知道,他的变本加厉都是家常便饭,这和心情好坏也没有关系。
有的人也许说我们应该关注,应该给这些孩子机会,把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要不就是我们教育的不彻底,没有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让自己师心一片。
很多不了解教育的,都是自以为是的评价教育,再加上有些专家的推波助澜,就好像上边那个最调皮,一旦出现在哪个教室,马上是这个教室的耻辱,是教师不作为的明证。
其实接纳了,也许更有价值,能够心平气和的对待,比遮掩和无视,棒杀和污蔑,更符合我们尊重孩子的需要。
我总感觉承认学生的不足,不带歧视很努力的帮助学生,是更加有价值的教育态度,他不好就接受他的不好,这没有关系,至少我们还能够留出空间接受他好的另一面。
说真的,我也会失控,也会歇斯底里,就像那个最调皮的学生,也有安静的时候,只不过我们放大了他的无药可救,他也就开始肆无忌惮的表演了。
能够让老师愁眉不展,或者是把老师逼得无计可施,在学生中间会有另外一种光环,如果老师再上当和他计较的话,那么计较就会被其他学生理解为关注。
我们还不如关注那些学习好表现也好的,让彼此相安无事,不也是一种欲擒故纵吗,只要我们不要忘记了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