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区队活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部电影从名字上就给人问题。何以为家?家是什么?

我很幸福,我觉得我的家就是家。

看了这部电影:

感觉这位十二岁的孩子懂得太多了。很心疼他。十二岁的年纪,我懂得什么?玩耍,学习上偷点小懒,吵着父母要东西。可他呢?早就学会生存了。他有多渴望可以幸福地生活。可现实太残忍,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看着他在法庭上的控诉,多少人会责备他的父母啊,责备他们不好好养孩子,教育孩子,为什么生下他们?

可我却想到。

他的爸爸曾在法庭上反驳,他说有人说他过得不好,有了孩子就会改变,他信了,可最后呢?

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孩子的人生也尽是悲惨。

可当大多人停留在父母该怎么面对生儿育女这一问题时,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想到社会阶级,社会最底层的贫穷人们问题。

那些人该怎么生活?该怎么生存?

他们是该挣扎地生存,还是该过着正常人该过着的生活?孤苦伶仃还是生儿育女。

他们的贫穷该剥夺他们生儿育女的机会吗?

如果答案是不该。

那么他们孩子的生活又该怎么保障?

如果答案是不能给他们生儿育女的机会,因为他们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不应该再带来一个新的生命来世上受苦。

那么对他们是不是又太残忍了。

这种问题很难说出个准确答案。

这部电影大多数的人可能会在意于十二岁男孩的悲惨,可我也在意一个人的蜕变。

我相信哪怕世界再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在他的心里曾经会有过阳光的,可能是和妹妹萨哈一起在窗户边看外景。

最后,关于孩子,关于父母,关于生活,我们要学的,要探究的,还太多太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周国平《试卷中的周国平对标准答案说不》 这是一本我很想很愿意去读也很想很愿意去说的书。这本书不是快餐文学,她...
    心若芷兰阅读 1,082评论 12 11
  • 口中念着继续 心里却向往归去 。
    北原遇福泽阅读 320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