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子读《论语》九

愚子读《论语》九

春秋时期,周天子每年在秋冬之际,都会向各诸侯国颁发来年的历书,而各诸侯国领受历书后将其藏于祖庙,并按规定每月初一都要杀一只羊进行祭祀(告朔)。当时的鲁国国君已不亲自去祖庙进行“告朔”仪式了,只是杀只羊走走形式而已。对比,子贡才提出免掉“饩羊”的奉供。子贡的这种想法遭到孔子的明确反对。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孔子对子贡说:“端木赐啊,你在乎那几只羊,我在乎的是礼制。”

这也是很多后人认为孔子“迂腐”的证据,国君都不重视的“告朔”仪式,孔子却还坚持,每个月还要浪费一只羊,他的学生子贡也不理解。

孔子这样坚持是为了“礼”。

“礼”是什么?“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规范社会行为和传统习惯的法则。“礼”也是“法”的补充和完善。简单点讲,“礼”是以道德为准则的行为规矩。

如果有权的人不讲“礼”,社会就会“礼崩乐坏”,进而就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如果普通人不讲“礼”,则会目无法纪,就会违法乱纪,以身试法。

“礼”还能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现在每年都举行祭祀“炎黄二帝”的大典,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有团结一致,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孔子维护的不仅仅是“礼”,更是维护着华夏文明的传承。正是这些古圣先贤传承和维护,中华文明至今生生不息,中华民族才屹立于世界东方5000年不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