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4
今天上午的课程是围绕黑鹤的作品进行的。
首先是《驯鹿六季》读书会。这个形式是可以学习的。几人围坐一起,主持人很重要,需要进行话题的设计,话题的抛出和衔接需要根据现场的交流做出调整。当然,所交流的书必须是已经熟读过,而且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进行交流。
沉砂老师的《驯鹿六季》读书交流课,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她的课一如既往的实在,实用,提供了范式,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的读书交流课。
1.谈读后的初步印象。
2.猜猜ta是谁。
看片段,猜词语。猜动物。猜人物。
3.讲讲故事。
看封面,指名讲故事。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谁(主人公)干什么?
看插图,开火车讲故事。
看目录,找线索。
(目录和插图的关联)
(1)如果把目录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海德薇、“我”和秋鸟的丛林生活。)
(2)“引子”部分,如果按照正常的叙述,应该放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刚才对目录的讨论,我们发现了这本书叙事的秘密,找到了故事的线索。
对比情节图,展开思辨
4.话题讨论。
我的变化和成长。
还会有哪些话题?
5.对话作者。
最后的黑鹤老师的演讲。他的讲座很朴实,没有做课件,用的是他的拍照的一幅幅的照片,和草原,和动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听到了一个年幼的小男孩,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大草原成长,离开,回到草原的故事。
从他的讲座中可以看出他童年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他的书中亦有折射。
讲到他上学时老师对他的影响时,很动容,他是那么的心思细腻,敏感柔软的人,老师在小心地呵护着他。我有些入境了,不禁在想,作为老师的我,要带给孩子什么呢?
思索间,一通电话打来,没有接。紧接着收到一条信息。说我曾经的学生今年高考考上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第一个想请的是他毛老师吃饭,“感谢当年你的宽容,成就了今天的广原,要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问题少年。”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黑鹤老师正说到“如果没有这位老师对我这样,我今天会现在这里吗?”黑鹤老师当时的作文写作一度写到几千字,这对于考试来说,肯定受影响,但他的老师没有阻止他,只是说,考试的时候要求写八百字,咱写一千行不行?理解,宽松,商量,都让这个刚融入集体的小男孩由衷地感谢,感谢认同和包容。
我想到了这个男孩。小学教了他五年。这五年间,我想我做的最多的就是不干涉吧。他很聪明,但孤僻,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很少看到他和同学在一起的画面。上课听讲,没怎么听过,都在发呆做自己的事情,但如果讲到他不知道或感兴趣的,唯有他听讲的是最认真的,记得也是最牢固的。课下的作业没有怎么做过,但考试依然是前几名。还记得有次统考,他满张卷子只写了几个词语,剩下的就是在题目旁边写满了批注和对题目的评价。要知道这是大考呀,看到这份卷子,我竟然没有发怒,正好我们教研员巡考,我还调侃地说,出的题不怎么样呀,俺班学生都会评价了,教研员看后也笑笑说有想法。从来不写日记周记之类的,但无意中却发展他在写连续的编程相关的故事;通宵玩魔方,并成功复原,找到方法,引起了班级的魔方热。其实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回想,还是感慨,那届学生,确实也倾注了我的一些想法,整本书的朗读就是从他们开始,《夏洛的网》是朗读给他们的第一本书。
一年年下来,我们究竟要带给孩子什么呢?究竟要在孩子内心留下什么呢?一节节课堂上的讲述,肯定都不会记得,记得的是那些发生的故事,事件中的人,对事件的处理,基于此,我们要深思,课堂上究竟什么最重要?我们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怎么带给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怎么处理,怎么让孩子内心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是最大的要考虑的问题。
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是尤其重要。
想到这里,顿感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