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经历很许多痛苦迷茫的生活,现在亦是如此,在与人生搏斗的过程中,我想找到一个人生偶像来作为我的精神支持,于是,我找到了苏轼。苏轼的人生大起大路,有得意有失意,是一个人生典型,因此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下面选的三首词,是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词,最能体现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打击的。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东坡刚被贬到黄州时写的,东坡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此时他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此时的苏东坡,还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旷达的苏东坡。他不停的借酒浇愁,一直喝醉,醉醒了又喝,一直喝到三更天才回家。当他回到家里时,家人童仆都睡了,所以他只好独自一人看看这天地。
夜深了,风很轻柔,吹拂在湖面上,泛起细细的波纹。天地静默,此时,人最容易看清自己。
曾经的营营奔忙是为了什么呢?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又何如——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时的苏轼还没有从这一次人生打击中走出来,心有余悸的他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苏轼终于从贬谪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他乐观旷达的天性也开始展现出来。
这首词写的是东坡在沙湖路上遇到雨的情形。在半路上遇到雨,你跑也要被雨淋,不跑也要被雨淋,所以苏轼“何妨呤啸且徐行”。
人生也是一样,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你逃避挫折也不会消失,所以又何妨泰然处之。在人生的挫折中,披着一件蓑衣,任凭风雨萧萧,这是一种生命的韧性。当一切过去,我们再回首时,也许曾经的挫折算不得什么,相反,却成为了我们人生的宝贵经历。
当你能“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你的人生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好友王巩的歌妓柔奴的。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首词虽然是写柔奴的,但何尝不苏轼的心境。
苏轼在《记游松风亭》这篇小短文里写道: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所以,他在黄州也能安放他自己的内心。
人的一生,也不过寻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当你学会“一蓑烟雨任平生”,明白“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那么何处不可安心?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安宁,何处不是归处?
文/谢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