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踩着坑过来的,能少踩几个,兴许速度快些,成功机会大点。
这篇说的3个坑,每一个我们都不止踩了一次,教训很深刻,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不要总想着强行上。出来创业的人,大多都有一股拼劲,相信人定胜天,遇到各种状况都是撸起袖子自己干,很多时候也确实干成了,于是自信心爆棚,后面再遇到问题,也不想着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真实能力到底如何,习惯性揽下来自己做。
以想创意、写文案为例,这本是一件极难的事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很多创业团队,尤其是创始人,根本就不是这个背景,也几乎没做过这方面的练习,却长期硬着头皮做,想着平庸的创意,写着尴尬的文案。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根源在于没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客观界定,结果不仅当前问题没解决好,还遮蔽了问题的实质。回到想创意写文案的例子,更靠谱的做法应该是去寻找擅长的人引入团队,或者干脆出钱请专业的公司代劳,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擅长的事情上。
第二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的是部门协作、上下级协作的问题。不要指挥别的部门的人如何工作,除非你把他们的工作全做了。听着好像有点过,好心提建议还不行么?当然可以,但是要明确你提的只是建议,而不是要求别人非按这个建议来。魔鬼都在细节里,没有真正弄脏手去做的人,提出的建议有可能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对完整情况的了解,不一定适用,更糟糕的是会打乱原本的安排,组织内需要重新沟通,引起大家怨声载道。
既然已经选择了某个人负责一块业务,绝大多数时候应该相信他的判断,让他按照他自己制定的工作流程来,否则不仅打击工作积极性,也让他很难开展推进工作。平级间的这种沟通,把握不好语气和态度,就更容易引发冲突,反而拖慢做事效率。对老板来说,如果不满意部门领导的工作,更靠谱的做法是直接换人,而不是越级指挥。
第三个,不要推迟做决定。做出决定就是进展。很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习性,想一个创意,写一句文案,挑一张图片,都是习惯性纠结,碰上重要的场合,更是迟迟不能做决定,等着最后的 deadline,或者等着天启。这一习惯最大的坏处就是浪费时间,在这段纠结的时间内,参与这一决定的成员都放不下这件事情,无心做别的工作,等着决定落实继续往后推进的人更是无所事事。
这个亘古难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最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平衡的决策者,制定好决策的流程和规则,知道什么时候该结束讨论,果断作出决定。团队所有人都要明白和遵守这个决策过程,一次决策失败不要紧,每次决策做得够快反而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回头看,会发现之前纠结的几个方案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早些决定,把省出的时间用来完善流程中其它细节,应该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以上,都是一些大白话,创业时间长了,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分享的也只是一些大道理,但那些大道理都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有踩坑体会过,才无法内化成自己的意识,要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