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大人几乎不给孩子买玩具的,但小孩子却有许多种玩具和无数种玩法。就像平常的木棍,一个小孩可以把它当马骑,两个小孩可以拿来当刀枪模仿戏曲打闹着玩,五六个小孩可以用它们做道具玩”打仗”。一张纸,也可以把它折成各种样子,折成飞机、折成船、折成青蛙、折成枪。夏天,折一根柳条下来,能把它变成笛子,大家一起比谁吹的声音大、声音响。掰下一个树权,用小刀削削刻刻,再绑两根皮筋,就做成一个弹弓,打打树、打打鸟,玩一天也不想回家。
在那么多玩法中,爸爸最喜欢的是旋“洋猴”和赶“洋猴”。先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用锯子把它锯成合适的长度,然后用小刀慢慢刮,等旋到不大不小,就把下面那头慢慢削成尖的,在尖头上挖一个小洞,再找一个钢珠嵌进洞里,最后用砂纸配合着小刀把它打磨光溜。这样,一个猴就旋好了。但是,光有一个“猴”洋猴自己是不会动的,还要用一条鞭子抽它才会转起来。所以,下来当然就要做鞭子啦!找根不粗不细的结实绳子,再拿一根小竹棍,把绳子绑在棍子一头,鞭子也做好了。用鞭把洋猴缠紧、甩出去,洋猴就滴溜溜在地上转起来。爸爸会用蜡笔在洋猴身上画出不同的颜色,洋猴一转起来,就像会彩虹一样转出绚丽的色彩。小孩子们总爱凑在一起比谁的猴漂亮,比谁的赶猴技术好,每天大家都乐此不疲,一玩就是一整天。
听爸爸讲着故事,我觉得那时的童年生活真有意思,我都想穿越过去和爸爸一起赶洋猴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