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电话里和我妈争吵了几句。
电话的那头妈说,“你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对男生不感兴趣?”本来比较沮丧的我一下子被这一句话激怒了,姑娘我是有二十九岁了,我也喜欢过男生,只是现在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怎么就变成我有问题了?
气得我哭着跟妈理论,“你能不能让我活得没有那么焦虑?没有考上学的时候担心考学,毕业之后焦虑工作,工作之后又催着结婚,我才刚工作一年,开始相亲也就这半年的时间,为什么偏偏就要催得这么着急呢?”
妈解释着开个玩笑而已,怎么那么当真。可是那天的我崩溃地在家大哭了一场,多半是内心压抑了那么久的委屈倾泻一番。
我羡慕小婉,羡慕胜男,同样没有走进婚姻的她们生活过得比我轻松多了,看小婉隔段时间就去旅游、户外爬山、参加烘焙坊、看话剧……胜男虽然很少晒朋友圈,但能经常看到她写的文字,有生活里点滴的滋养和平和。好似只有我,整天都是被别人张罗着,催促着相亲。有时候跟赶片场似的,五天里能和三个陌生人一起吃饭,大家也都是吃过饭之后就互不联系。原因可能种种,有的明显就是应付一下差事,有的可能也是认真想去找对象呢,结果没看上眼。
其实我想说的是经历这煎熬的日子或许是我无意中选择要走的方向。
说说和家人的关系,从这件事情中我意识到自己还未做好和母亲真正的心理分离。在感情这件事情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都会和妈分享一下,我的期冀是妈能像朋友一样去接纳我、理解我,但我忽略了她母亲的角色,她像很多传统的母亲一样,内心渴望着自己的子女结婚生子过得幸福。而我明明觉知到这点还让她跟随着我的感情生活波动,没有保留作为一个成年人该有的隐私和空间,这便是界限不够清楚,没有做好心理分离。好在今日能够意识到、反思到这层关系,我想今后能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思考和空间。
也许有一日我也会欣喜地和妈分享,那时候也许只需一句“妈,我要和他结婚了。”
我内心也很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女性在26-32岁这个阶段里在结婚这件事情上要经历什么。还记得前几日半夜里看到朋友圈里的她说:“如果我的人生一定要有意义的话,那唯一的意义就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宽容,我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宽容和多元一些。”我心照不宣地读得懂这句话。
在我眼里的她,温柔漂亮,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偶尔跟着乐队出去沉迷几天,疯起来的时候还能酷酷地拍段抖音,那么热爱生活的你依然单身,我想,真的不是我们不会爱他人,而是需要静心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