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做父母培训时,特别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怎样怎样了,我该怎样对待孩子?最好能说的具体些,可操作性强一些。但事实上这才是大多数父母问的最多、也最关心的问题。
我很奇怪,这明明是你从小养大的孩子,你是他的亲生父母,你为什么要来问我,你应该怎样对待他呢?
温尼科特就提出,育儿指导类书籍并不是看的越多越好,因为如果妈妈只是做别人告诉她应该要做的事情,那么她就不得不一直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而当她想要改进做法时,也只能找更有办法的人告诉她该怎么做。很显然,向我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也是这样的。
我觉得回答父母问题的好方式应该是像心理咨询督导那样的,发生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事情,其实咨询师是最清楚的人,而好督导师解答困惑的方法绝不是一步一步指导咨询师应该怎样说,怎样做,那样咨询师大概一辈子也难以独立的处理个案了。好的督导师会让咨询师自己成长起来,成为有独立处理个案能力的人。对于家庭教育的培训也是一样,最好的方式不是告诉父母应该怎样做,而是让父母成长起来,有能力去处理他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毕竟遇到问题就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是非常孩子气的想法。
正因此,作为妈妈,应该更多的了解在养育的过程中,自己和宝宝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对这些事知道的越多,妈妈才会越敢于信赖自己的判断,从而做到最好。
至于爸爸,在小宝宝降临最初,他的首要任务是负责提供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稳定安全的空间,让妈妈可以心无杂念的照顾她的小宝宝。
成年人身心健康基础,是由妈妈在婴儿最初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妈妈全神贯注在宝宝身上,是妈妈和宝宝共同的需要。这个过程确实又脏又累,但如果你能享受其中,收获快乐,那不仅仅你自己身心愉悦,对宝宝更是无比重要。
你可能不知道,在小宝宝的世界里,味道甜美的奶,柔软舒适的衣服,温度合适的洗澡水,这都是理所当然就应该存在的,唯有随着这些存在一起出现的母亲的心情,是宝宝无法理解却深刻感受到的。一个照顾宝宝时快乐的妈妈,对宝宝来说就像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一样享受,反之,宝宝感受到的就是死板,机械,缺乏情感,这对宝宝的人格发展影响是很糟糕的。
其实育儿与分娩一样,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但就像分娩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一样,育儿中的担忧与紧张也同样源于新妈妈对宝宝成长路上未知的恐惧,这一点从二胎妈妈明显不会像头胎时那样关注宝宝的身高体重上就能看出来,因为她们已经知道,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这只是很短暂的一部分,并且也没有那么重要。因此,这个系列文章的内容会让你更多的了解宝宝内在的发展,同分娩一样,你知道的越多,你才会越放松,你越放松,对你和宝宝也就越好。
作为妈妈最容易焦虑的地方,莫过于要对孩子全面负责的想法。
有不少妈妈都坚信,孩子就像自己手中的黏土,自己则是陶艺家,从婴儿期开始,妈妈就要塑造孩子,并为最终的成果负责。
我在以前的文章,《学心理的妈妈是怎样带孩子的?》一文中就写过,最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为我所背负的重大责任诚惶诚恐。
但不止一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到过,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既不取决于你,也不完全依赖于你,他们有自己内在的成长动力,温尼科特把它称作为宝宝的发展潜能。宝宝们鲜活而独特,不可能被一视同仁也不会一成不变,这种朝向存活,生长及成熟发展的强烈愿望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它自然会促进宝宝长大成人。
比较形象简单的比喻,是养花。宝宝就像花的种子,只要环境合适,他自然会长成为他自己。的确,种子从发芽到最终开花的过程,需要你特殊的照顾,但是你能给予他的,只是提供适合让他成长的环境,向日葵的种子不可能开出玫瑰花,你也不可能像做糕点那样去培养和造就一个孩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父母相信他们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他们从小就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的道路,而且孩子确实按照他们的要求成长为了他们想要的模样,但那不是孩子自己。在心理咨询室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自身成就也很高,可是他们觉得很痛苦,甚至有的还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成为你自己”,并不容易。
这些现象在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初现端倪了。有些妈妈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会一直看着宝宝,希望他醒过来。如果宝宝睡的时间太长,她们可能还会去摸摸宝宝的鼻子,确认宝宝的呼吸与心跳。而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她们也很少会允许宝宝静静的躺在床上,自由随意的乱动,这些妈妈总是抱着宝宝放在膝盖上晃来晃去,或是不断地逗弄他。
这些现象都是妈妈高度焦虑的表现,她们无法信任自己的孩子有活着的能力。现在的早教课招募婴儿的月龄越来越小,其实也是满足了妈妈这种缓解焦虑的需求。
如果你能够了解并相信宝宝具有发展的潜能,给他良好的环境与充裕的时间,你反而能从容地陪伴在宝宝身边,欣赏他的成长,发现他带给你的乐趣,并且愉悦回应他的各种需求。这样的母婴关系是最利于宝宝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让你最大程度的享受育儿的快乐。
END
这是共读系列的第3篇,本期内容主要基于《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的第三章:相信宝宝的发展潜能。感谢你的分享,请继续关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