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餐制拜拜?分餐制你好!正当时?

一场新冠病毒神州华夏为之震动,改合餐为分餐的言论一时乘势腾起占据舆论热点成为头条。毋庸置疑,有这方面的大讨论,以致最终形成全民共识,绝对是好事一桩。不关心卫生健康不会由此思考以及言论,从一个角度显示了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现在进行时的状态。

世界唯一不变之规律在于“变”。凡事存在必不能超越其时代,受现实条件约束,都是经现有资源整合决定趋势方向。就分餐制和合餐制所谓争论,可以选择中与外,古与今,欧洲与中国,宫廷与市井四个维度进行阐述,才能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如此,我们才能在最后之处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组合选择一条最为优化行之有效的路线。

《礼记》中有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还有“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养老也。”可见周天子宴请群臣时都是坐在自己一人的案几前的,并且食物每一人不尽相同。诸如此类的制度形式上确定了筵席中分餐而食,实质是强调地位尊卑有序。这种宫廷宴饮场面数千年来其实变化并不明显,古时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皇帝赐宴,也都是与大臣分桌分食的。到了现代,我国建国初期,中国国宴就延续实行分餐制的,不过那时菜端上桌后,是由服务员给每一位来宾分,剩下来的就放在酒桌子中间,可以自取。而1987年以后,上菜前都是厨师按宴会人数把菜分盘,再端到宴会厅,所以依然采取分餐制。可见,分桌分食可以显示等级地位差异,而大家围桌合食确实可以体现人际平等和谐的氛围。

宫廷或者门阀世家采用的分食制,也并不是出于现在一些人攻击合食制粗陋不卫生的理由,主要基于确定等级尊卑秩序考量。一般而论中国民间最早也是分桌分食的直到唐代合食制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至于今。有别于“击钟列鼎而食”的宫廷贵族豪门一成不变的分食制度传统,底层庶民经历了分食到合餐的演变,形成原因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受到家具样式演进的影响,自唐以后西域的高桌大椅的普及流行使得合餐饮食成为可能。高脚的桌椅家具流行开来是不是也跟解放了长久来跪坐等姿势腿脚的负担有关系呢?围桌合食的兴起可能还与儒家提倡的“和”(家和万事兴)、“孝悌”(敬老爱幼)以及以“户”为家庭单位的观念深入影响也大有关系,并且以“户”为家庭单位最优化开伙方式也决定了采取共食的方式。即便一家兄弟另起炉灶,也不过是从一个大“户”分为若干小“户”而已,仍旧采取围桌共食进餐。大概合食更有利于交流,也可以算作合食流行的原因(/优点)之一。

唐以前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史记》对于著名“鸿门宴”的描写得知秦汉之际宴饮还是坐在“筵席”分食的,坐位朝向是有尊卑分别的,文章中没有对不同等级席次的食物差异进行描述。另外,从《打虎亭汉墓壁画》中观察发现汉代人仍旧是坐于筵席之上分食宴饮的。接着再从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我们看到,南唐时期高桌大椅已经习以为常,但合食与分食还处于并存时期。最后我们可以参考《红楼梦》,熟悉的读者都知道书中描写大小宴饮场面不计其数,作为皇亲豪门,场面奢华自不必表,饮食形式也已经俱为围桌合食形式了。由此可想而知,至于明清分食已经式微,主流合食形式大行其道。

今人不能用今人的标准要求古人。说合食不卫生,但古人并没有今人对于卫生有深刻认识,所以卫生观念绝对不会历史选择从分餐进化到合餐的理由。讲卫生是对的,更讲卫生更需鼓励。

分餐也不见得就意味更加文明,分食与合食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其实欧洲的分餐餐桌文化的形成基于被动的卫生习惯改变和教训更来自挥之不去恐惧的死亡梦魇。十四世纪欧洲大陆遭受了史无前例鼠疫大爆发(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人生命,这是近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啊!据说在欧洲最为恐惧的两个词是:成吉思汗和黑死病。这么大的社会动荡强烈地触发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从黑暗宗教钳制下的中世纪走出来迎接文艺复兴光亮新世界。并且从此让欧洲人改合食为分餐制至今。欧美信仰宗教的在就餐前要手拉手祷告、感谢上帝赐予美食,此时手拉手也是病毒交叉感染的机会。所以说,如果没有欧陆骇人的黑死病我们也看到不到西方世界普遍推行的分食制。欧洲人选择分餐基于卫生安全考虑,这是一个进步。但选择分餐也不尽然避免卫生风险。当下,由于新冠病毒思考改变或改良流行的合食形式,很好,绝对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现代中国,不管在酒楼或者家里都是围桌合食,部分家庭已经开始使用公筷公勺,应当全面普及,酒楼等公共空间应当全面地推行公筷公勺。你在食堂或大排档可以使用个人餐盘选取餐食就餐,却很难将形式带入家庭,毕竟中国家庭聚餐也是聚会的一种方式,切割了中国人以家为根本讲究团圆的观念不可想象,更无必要。在更加卫生的方式改良现有合餐方式才是最为可取的。酒楼聚餐亦然。从更加卫生角度思考未来我们餐桌上的餐具必然更加多、卫生和实用。

都说分餐制更加节约资源,但自助餐造成的浪费更大,自助餐更是放任了人性的贪欲让人更发胖。自助餐在卫生方面也难以展现分餐制更加卫生的有点。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经销商朋友请我吃火锅,你道他给我讲了什么?他说请我一起吃火锅绝对是关系亲密的表现。你想,一起吃火锅,筷子同入锅里捞取食物,这是将我视为家人关系才会选择的。接着说了理由大家都明白,毕竟每个人的筷子上都蘸有每个人的口水。据说以前的火锅点都是回收锅底重复使用的,在卫生这块确实是个重灾区,令人堪忧。

就我的生活经验最卫生分食制执行最彻底乃是西北地区,一人一大“海碗”揪面片,饭桌都用不着,直接端着海碗到处走,可以一边吃一边和街坊“闲谝”(聊天),岂不美哉!或蹲,或站,或坐,惬意舒畅!

上面介绍“周礼”中有一“簋”字,意为承装食物的器具,引申为饮食。北京东直门内名为“簋街”,扬名海内外餐饮一条街。我初来北京常听到他人提及“簋街”,一方面当时并不认识这么生僻的字,另一方面一直误会“簋街”为“鬼街”。以为鬼街就是夜猫子大晚上寻觅吃食最佳场所,以为都是晚上出没,称为“鬼”的街合情合理,一直错误理解了很多年。现在想来,也只能对自己“呵呵”了。

关注,点赞和评论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