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麻痹和受虐狂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的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

就像某句格言所说的,痛并快乐着。

心理学上的痛苦我不知道是怎么规范定义的,如果这种痛苦在承受者看来是有意义的,那就无所谓痛苦,比如雷锋。他的精神世界就是满世界幸福就是他的幸福,自己的难受能换来他人的快乐那就不叫痛苦。如果这种痛苦是无意义的,但是主体只能选择承受,为了减轻长期的煎熬,不得不渐渐习惯痛苦并麻痹自己已经离不开它。好比爱着并恨着肖申克监狱里的绝大多数囚犯。

这两个例子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也不能作为受虐狂的分析对象,毕竟前者是精神崇高的模范,后者是体制化的典型。

我用非心理学专业的拙劣的私人看法做个补充,弗洛伊德的定义是某人在特定环境下被迫选择忍受,有些自我麻痹的倾向,为的是让自己好过一些。但是受虐狂应该是心理已经发生病态,他不仅仅是习惯受虐,并且更加需要或者渴望受虐。如果有可以改善痛苦现状使之解脱的方法,他们愿意解放自己回到健康之前吗?未必。就像毒瘾,有的人会后悔万分,加入戒毒队伍,那就不算是完全心甘情愿地受毒品的虐。有的人已经爱上并且迷恋这种感觉,中毒过深已经回不来了,成为毒品的受虐狂。

所以真正的受虐狂应该是把正常人眼中的痛苦视为一种爱好和快乐,享受和迷恋这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缓解痛苦现状的自我麻痹。虽然二者都是精神出现失常的反映,后者类似于出现幻想以适应环境,但是前者更加病态化和危险。受虐者可能会走向自我毁灭或者毁灭他人的极端。

所以,如果在一个病态的社会或者病态的人类生存空间里,我们是不是每时每刻都要被迫适应环境,视痛苦为快乐,视反常为常理呢?痛苦就是痛苦,快乐就是快乐,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感受,防止被迫走向麻痹或者受虐狂的极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5,506评论 0 19
  • 正确写法应该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生平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昭的私房家伙阅读 552评论 0 0
  • 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
    暖阳_1332阅读 1,104评论 0 1
  • 我记了你八年。 “我喜欢你!” 三个月后 “我也是” 我们就这么承认了这份昂贵的喜欢。我们一起写作业,打游戏,上课...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10阅读 223评论 0 1
  • 汇总区: 应交作业人数10人,准时提交人数10人 应点评人数10人,准时点评人数10人 本次小组最佳文章,覃珊珊《...
    007er1117俞莉敏阅读 39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