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0章——道之玄德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本章呼应第二章道之德的总论点,承接前几章的内容完整系统演绎了道之德的整体轮廓,即包涵以下四个方面:

何为道之德?

道之德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要效法道之德?

怎么样做才可以实现道之德?

由第9章可知,既然“功遂身退”方能“无尤”、“无咎”,立于不败之地,那到底怎么样做才可以实现“功遂”?由第9章描述的四个产生“尤”的情况可知,“功遂”不“身退”,则祸患无穷,“功遂”的同时又怎么样做的到“身退”呢?这就是本章的主旨。

1 怎样做才可以实现“功遂”?

要想实现“功遂”,讲了需要做到的六个方面的功夫:

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道的永久真理性,即知行合一,要真正的“行道”,就必须“用之或不盈”;也与“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相呼应。简单来说,就是要时刻用道、行道,时刻不违道;

②“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并无仁义的分别,没有“美之为美”、“善之为善”的分别,因此最接近于道心。强调无为无我不主观,行道就必须能够达到天人合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③“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不敢为天下先”,则能“和其光,同其尘”,“和其光,同其尘”方能“涤除玄览而无疵”;凡事反求诸己,通过反思总结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④“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呼应“用之不勤”、“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强调应顺应天道,无为而治;

⑤“天门开阖,能为雌乎”:“雌”,寓持守虚静,即是“不敢为天下先”;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自我,守住真我,“朴”;

⑥“明白四达,而无知乎”:“不自生”,则“无知”,内心通达无我则简单朴素。

做到以上六个方面的功夫,就能“生之,蓄之”,即实现“功成”。实际上这六个方面都是与道体的本质属性相呼应的。

2 怎么样做才可以“身退”?

呼应第2章道之德的总论点,具体明确了如何实现“身退”,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能够做到这样,便是“玄德”。而这也是篇章的主旨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