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知道,什么是“婵娟”么?听我给你娓娓道来。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点
一、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创作的一阕词。词以月起兴,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寄托了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二、作者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等。苏辙,苏轼的弟弟。
三、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词牌名。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水调歌头,是十二大词牌名之一:念奴娇、雨霖铃、钗头凤、沁园春、水调歌头、贺新郎、鹊桥仙、踏莎行、菩萨蛮、虞美人、青玉案、浣溪沙。每个词牌,后面都有一段故事。
水调歌头,是治水的歌曲。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大曲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三、什么是宫阙的“阙”
宫,是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 因宫门外有双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称宫阙。阙,也指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也有大阙旁更建小阙,称“子母阙”。
四、什么是“婵娟”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的是嫦娥婀娜的舞姿,引申为月亮。“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你可曾和心爱的人一起,“婵娟”过?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