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天,6月4日,妈妈去参加心理学培训了,我在家带孩子。起床、洗漱、吃饭,一切按部就班,日常行为惯例表的作用真的好棒。8点45分,我带孩子去上书法课,孩子进了教室,我进了茶室,一盏清茗,一卷好书,看书与带孩子两不误。10:20,孩子和他的同班同学一起下课了。孩子的同学描述了他接下来的活动安排,也邀请孩子一起参加,但孩子还要赶着去上10:30的语训课。那一刻,我发现孩子脑袋耷拉着,他说:“爸爸,我能不能先和嘟嘟(孩子同学的小名)先玩一会儿呢?”“不行!”我生硬的回答。那个当下,我在想什么呢?“为什么你这么容易受他人影响?”、“你是你自己的小主人,你应该独立自主。”“为什么我自己的孩子不能影响别人,而是别人的跟屁虫?”那一刻,这些自动思维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吞没了我。一路默默无语,我们回家拿语训课的教程准备去上课,在上楼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很低落,我也一样。到了家里,孩子的脑袋耷拉地更低了,叫了好几遍也不愿迈步。我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大声说:“上语训课是你自己决定的,要不要去,你自己看着办,如果你只想玩,明天你也可以不用去上学,去玩个够。”“不去就不去。”孩子也大声嚷到,一场战争的序幕缓缓拉开了。看孩子杵在那里,耷拉着脑袋,我实在受不了了。转身进了书房,拿出一本书自顾自地看了起来,孩子看到我这样,就慢慢地挪到书房门口了,我还是没理他。这时,孩子生气地踢我的椅子,一遍,我没理,两遍,我还没理,到了第四遍的时候,在情绪发作的时候,所有的理性都销声匿迹了,其实,那个时候,只要低下身为父母的所谓威严的头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爸爸知道当你看到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而你却需要继续上课的时候,这真是让人感到沮丧,以我的经验,我敢保证让孩子在自己的怀里哭一会儿就没事了。很遗憾,我当初并没这样做。我实在没忍住了,大声质问孩子到底想干什么,孩子也大声回答,我就要这样,我忽略了孩子想要获得正面回应而释放出来的信号“爸爸,你不要不理我,你看看我。”,最后,我怒不可遏地打了两下孩子的屁股,孩子八岁了,这是我第三次打了孩子屁股,虽然不重,但现在想来,每一下都是对自己心灵的重击,隐隐作痛,无论怎样,打孩子都是不应该的。孩子又跳又叫又跺脚,嘴里还不断嚷着“坏爸爸”、“我再也不要爸爸了”,“也许我真是坏爸爸,我怎么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动手打了孩子呢?”愧疚满怀。这样持续了大约十分钟,孩子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突然拎起书包冲出门去了,我吓了一跳,赶紧出去拉着他,问孩子要去拿,“我自己去上课,我不要爸爸。”孩子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叫着,像这种状况,我怎么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去上课呢,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这时,孩子的外公回来了,外公带孩子去上课了,我早该知道,在家庭会议上经过我们充分讨论并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达成的约定,孩子绝大多数都能自觉的遵守的,我怎么当时就没想到呢,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懊恼之中……
12:20,妈妈和孩子一起回来了,孩子回来放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书房,站在我的旁边,微噘着嘴,一句话都没说,我知道孩子想要我抱抱他,他想想我道歉,但我一句话都没说,我只是冷冷看了一眼孩子,现在想想,我那个冷漠的眼神肯定很伤孩子的心,我那时心里其实在想:“你乱发脾气,我才不想这么快就原谅你呢。”我和孩子在赌气了,那时的自己,真的也是一个小孩,或许,连一个小孩都不如。过了一会儿,孩子又进来了,还是像第一次一样,站在我身边,微微嘟着嘴巴,于是,我抱了抱孩子,站了起来,搂着孩子的肩膀带他去餐厅吃饭,孩子的脸上顿时喜笑颜开了……
晚上9:30分,孩子吻过我们,和我们愉快地说:“爸爸妈妈,晚安,明天早上见。”然后进了自己房间,我走了进去,孩子已经躺下了,我坐在孩子的旁边,抱着孩子,和孩子说:“宝贝,对不起,早上爸爸不该发脾气,更不应该打你屁股,你能原谅爸爸吗?”“爸爸,没事的,那是小事,我也不应该乱发脾气。”“那我们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你能告诉爸爸我们可以怎么做吗?”“你可以抱抱我,我们可以吃些东西,或者是我下课后可以邀请同学来家里玩。”“真是好主意,那下次我们试试看。”“好的。”孩子愉快的答应了。
吻过孩子,道过晚安,一转身,强忍的泪水夺眶而出,孩子,你的宽容让我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