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评

佳佳  2021/08/08

主要人物:蛤蟆先生

家庭     

祖父:工厂主,严苛严厉

父亲:工厂经理,对蛤蟆先生严厉,惯于指责,想继承祖父的事业,努力。

母亲: 爱蛤蟆先生,惧怕父亲,在父亲面前不会维护蛤蟆先生!

在童年时,幼小个体会根据周边情况对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调整,和成人的情感相适应。

愤怒的程度由物理状态(反抗、作对)变更为心理状态。保留情感,放弃行为。

适应后特征:

1 .喜欢炫耀,讨好别人,以求获得正向反馈。(来自父亲的指责)

2 .叛逆,不想继承家业,(担心来自父亲的评判)(产生物理的抗拒)

3.对长期的正反馈不做期待(酗酒,对学习不上心,成长时获得的正向激励不足)

4 .失去愤怒的情感,做事会审判自己

獾  父亲:严厉权威

适应后特征

1 .领导能力强

2 .独断、苛刻

3 .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

蛤蟆先生的病情起因: 酗酒、偷窃、飙车。 被獾指责

心理变化过程 : 拒绝沟通——了解自己处于儿童的情感状态——学习愤怒——校董事件,被激怒——了解獾所处的父母状态——学会“我好,你也好”——使用愤怒。

读后感受:

1.儿童时期的经历以及父母对待自我的态度对成年后的心理状态有极大影响。

2.自我的情绪只能由自我负责,选择何种心理状态需要艰辛的努力,刻意的思考。

3.每个人对自我及他人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应该努力达到“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

4.应该学习识别各种心理游戏,对于塑造积极的自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在咨询过程里,蛤蟆先生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然后最终走入了独立的状态。

6.情绪是自我的核心,只有当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说到底抑郁的情绪最终被看见,被理解,然后才能成长,才能改变,最终走出抑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