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书的几个建议

1.慢下来

现在很多被广为推荐的书,都是思维型的工具书,甚至许多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比如《思考快与慢》、《思维导图》、《稀缺》等。

恕我直言,很多人都强调看书的速度,强调要看的如何如何的快,还有一些“一年看完一百本书、大学四年看完一万本书”的论调。

前者,一年一百本书其实都很难做到,如果时间充足,三天看一本,甚至一天看一本。没问题,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至于后者,我只想呵呵一笑。

我的观点是,看书,你视觉信息录入的速度可以快,能多快就多快,有的人看一页只要30秒,而有的人需要3分钟。但,你快的速度不能超过大脑接收和反应的速度。

毕淑敏在《带着灵魂去旅行》这篇文章中写到: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

看书也是这样,你时不时的要等等自己的大脑,让思维跟上。

如果大脑还没有反应和读懂刚刚录入的信息,你就急着去翻下一页,那和没读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花时间做了翻书这个动作而已。

慢下来,首先让自己的心慢下来。

不以一周读几本书为目的,不在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想着赶紧把它看完。

你又不是个小学生,别把看书当作业。

读书嘛,最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饭都得一口一口,姿态优美地吃,精神食粮怎么可以囫囵吞枣呢?

特别是我文首提到的那类书,还有一切难读难懂的书。

我们看书,初心都是为了看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思维。而向上攀登总是辛苦的,我们思维和三观可能在不断的刷新、更新、构建、打破、再更新。

所以,看得不轻松的时候,更要慢慢看。

2.跳过去

虽然有人主张书的前言序言很重要,但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只适用于一些非常值得研究,千古流传的名作著作,比如四大名著。

大多数的书籍从正文开始看就好。

甚至,正文的前一两章,如果在一个劲儿的强调本书的重要性、影响力、成就和作用,不用想——直接跳过去。

当你翻开书的时候,你一定是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而兴趣最怕的是什么?

——磨灭耐心。

你能想象《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前言、序言、中文版序言、导读加起来有二十多页吗?而我扎扎实实的看完了。然后,我对这本书的耐心也被磨完了。还没开始看正文,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这本书被束之高阁后,再也没有拿下来。

《小狗钱钱》里讲到了一个72小时定律:

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它,否则你很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做了。

所以,一旦你对一本书失去兴趣和耐心,你很可能再也不会看它了。

毕竟,现代人那么浮躁的心,哪里看得下那么多废话?

3.用起来

还记得一句话吗?

“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问题不在于你听过多少道理,而在于你用过多少道理。你用过多少道理来指导过你的实践?

一本书可以教你很多方法论,但其中的世界观很大程度上需要你运用这些方法论才能获得感悟,切身的感悟。

哪怕小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学了新知识,回到家里不也得写家庭作业吗?

光看不练是没有用的,不过是雁过留痕,让你下一次接触的时候有印象而已。仅此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The Road少有人走的路(shaoyourenzdl)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