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学以来,我就一直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了”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生活上的波澜不惊,教学上的老生常谈,班级管理上的因循守旧让自己疲于奔命却收获甚微。必须要突破,一定要突围的想法一直在内心滋长。所以,当看到明霞老师发来的“”看见良师 看见成长|第十二届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高峰论坛等你来”邀请函时,我就像看到了一道曙光。11月29号,追光之旅开启。明霞老师,我们来啦!联盟的小伙伴们,我们来啦。平时晕车的我也许是兴奋,竟一路无事。 虽然只有两天的短暂相处,但我发现几乎每个联盟小伙伴身上都有三张共同的名片,那就是:自觉,自信,创新。

自觉
只有一张邀请函,没有领导的指派,甚至没有差旅费的报销,200多人风尘仆仆的就来啦。内蒙古自治区乌海中学21人带着盛装来啦,甘肃一人就是一个军队的赵建茹来啦,山东,北京,上海的……来啦,来赴一场心灵之约。我想这应该是一群自带成长属性的人。他们上瘾,上进,所以才会虽然辛苦却仍欣然向往吧!而我们的教育不就是需要唤醒学生的内心成长自觉吗?


自信
周环香校长的闪电演讲《走着走着,发现了自己》让我看见了美丽,沉稳,大气;一路上就听望江明霞工作室的小伙伴说苗苗老师是如何如何的的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百闻不如一见:时尚,靓丽,主持出口成章,游刃有余;还有另一位主持人董文华老师,优雅知性,这可是我一直想要的模样。当然还有,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脸上无一例外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因为自信,所以如此美丽!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相信,一个自信的人,并非事事顺心,事事如意,只是他(她)在灵魂上开了一扇天窗,让阳光从窗口飘进来,即便是阴雨的天,他(她)也学会了创造太阳,那个太阳就是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老师就要学会在孩子的内心种下自信的种子,然后呵护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是吗?



创新
377——12。377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的数量,12中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当周鸿军教授(虽然他有诸多头衔,但我更愿意称他为教授)在小黑板上写下这一组数据时,震惊之余我不禁自问:“作为一直在教育一线的我应该去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尽管周教授一直强调我们国家的k12水平在全世界排名前三,需要思考的是他们高等教育这一块。但我知道,这是他大师级人物的社会担当。他还说:我们不缺考高分的学生,我们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环顾四周,学校,家长都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转,当分数成了衡量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学生几乎成了写作业,挣高分的机器。课改中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都被部分老师认为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学生会用这个知识做题就可以啦,直接告诉他们就可以了,无需费那个劲。创新,我们任重道远。今天,在这里,在光谷实验学校,我有幸看到了学校的创新课程,我看到了操场上悠闲漫步的白鸽,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陶和绿,也看到了墙上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涂鸦,还看到了一个个个性张扬,青春昂扬的班级花园……。这次联盟与上海国科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结盟不也是明霞老师的一次大胆创新之举吗?创新,我们在行动。



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看见”。我自问,我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一个个内力觉醒的小伙伴;我看见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先行者;我看见拥有太多头衔的周教授的教育情怀和担当;我看见有想法敢实践的光谷人;我看见眼里有人,心里有爱的生命化教育的践行者明霞老师。我看见……。我庆幸,我来了。我要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我要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明霞老师所说的“发现学生,发现课堂,发现生命”的理念,努力做一个站着能教书,坐着能思考,走着能交流的明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