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很早就看过这本书,却一直偏执的不愿提起,真的很不喜欢思特里克兰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嫉妒他。
“这种生活模式有一种简单之美。它让你想起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但大海是如此平静,如此沉默,如此漠然,乃至你突然感到莫名的焦躁。或许是我的想法比较奇怪吧,反正早在那个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绝大多数人共有的这种生活是不完美的。我承认这种生活有其社会价值,我明白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气方刚的我想踏上更为狂野不羁的旅途。我认为我应该提防这些安逸的欢乐。我心里渴望过上更危险的生活。我随时愿意奔赴陡峭险峻的山岭和暗流汹涌的海滩,只要我能拥有改变——改变和意料之外的事物带来的刺激。”
每天都重复着昨天:干不完的工作,领导不可攀登的标准要求,父母与年纪增加呈反比的身体状况,手机里银行、水电、物业各种催费短信……有时候觉得我们就像是小时候被困在圈里的蚂蚁,不同的是,我们被困在层层玻璃罩里碌碌而为,何尝不焦躁?
有个叫小A的朋友,在一起共事的时候便层说起她的创业梦,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看过《月亮与六便士》,但是她辞职了,奔向了她的月亮。后来机缘巧合我们重逢了,和她聊起这本书,向她表达我的敬佩之情,可是她却只是苦笑,原来,在她创业没多久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结束,不但梦想破碎,上班以来的所有积蓄也一起化成泡影。在我还未酝酿出合适的言辞回应,她却转过头坚定的说“我不后悔”。我不记得后来我们聊了什么,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可是她说话时眼中坚定的目光却刺痛了我。
我也曾在某个出门的早晨,伏案而起的时刻,熙熙攘攘的街头,加班回家的路上,在各种不可预测瞬间涌出不顾一切逃离的冲动,然后莫名焦躁……可是我不是思特里克兰德,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文化浸染的东方人,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自由至上”的极致含义,我没有办法抛下家庭、亲人、朋友这些去追寻自己个人的梦想,也或许艺术家大都比较自我吧。其次,我也并没有足够的六便士让我的家人衣食安稳,相反,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得不为了这个目标,低下头,寻找地上的六便士。曾听有人戏谑“六便士就是我的月亮”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听到这句话是笑不出来的,因为尝过生活的苦涩。所以我们注定成不了艺术家,我们都只是在捡六便士后的夜晚仰望月亮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