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静思
书 名:《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阅读内容:序言+觉察力、现场力、五感力三篇文章,页码是第1-18页。
阅读主题:写作需要充分的感受,感受自己、感受过去、感受真实世界。
三个问题:
1、通过阅读觉察力、现场力、五感力这三篇文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我们应该要更多的留心生活,更多的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去经历;同时我们要能真诚的面对自己,其勇气去触碰自己,这些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蕴,也能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的丰富多彩。
2、过去的写作经历中,你有过充分感受的经历吗?
* 以前写文章也会被要求充分的调动各个感官去感受,但是实际上在过程中嗯更多的是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较多,并未能完全的融入其中去感受。
3、如何用写作打开感受之门?
*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的融入真实的自然和生活,运用对生活的觉察力,挖掘现场力和调动五感力,到自然和生活中去感受和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我手写我心。
五个金句:
1.文学应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当作家之前,须先成为生活家。
2.成长需要勇气、更需要觉察,若我们总是逃避觉察自己的生活,将无法改变与成长。
3.回到生命现场,拿起笔,就不要畏惧。
4.每个书写者的生命现场都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
5.要让孩子的生命有高度,就必须让他们的生活有深刻体验。
原文案例:
案例一
作者要求一位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写下成为足球员的心路历程,第一次他只能写出“团练很操,教练很严,希望比赛拿名次”等这类白开水般平淡无味的文字,当作者引导他回忆入球队时练习的过程,并牵引他思考生活中的事例,将这项运动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来思考后,运动员写出来的文章很深刻,很感人。
案例二
芳在生命的现场来回踱步后,决定展示她的铁柜,:语文老师将我作文本上的每个“她”都改成了人字旁的“他”,老师说我写错了,说我是女生,告白的对象,不能写成“她”……妈妈买了很多帅哥猛男的杂志给我看,甚至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希望能医好我的“病”,但是妈,我没有生病,我还是你生下时的原样;而老师啊,只有当你不再划掉我的“女”字旁时,我生命的部首才能拥有真正的“人”字旁。
作者用了一个女生描写自己希望周围人不因性取向而异样看待自己的文章作为例子,这篇文章得奖上了校刊,说明文章打动了很多人,也就是文中说的,你越能真诚看待自己,就越可能得到看重。每个书写者的生命现场都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一定要夺回现场,真诚的面对自己。
案例三
一位香港的朋友,上个月分享她的孩子到台湾农村体验后的改变:孩子的脚整整三天,泡在稻田的泥巴中,小手还被稻草割伤过,但最后一天,当他尝到自己碾壳烹煮的白米饭时,竟然扒完碗中的每一颗饭粒,然后对我说:“妈,如果你慢慢咀嚼,你会发现米是甜的,因为你知道每一粒米都是清晨冰过、中午晒过、晚风凉过,土地送给我们的礼物。”我真的吓呆了,他以前只会用好和不好来形容一切,但现在竟然会感觉、感动,还有感恩了。
有了五感的真实体验,文章才能写得真实,写的生动、感人。
今日感悟与收获:
1.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实际是我们缺乏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其实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生活的每一帧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存在有相应的体验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很好的素材。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目标性太强,每天只顾朝着自己的目标行进,只想要快速去实现目标,却忘了去体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美妙风景,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心里一种模糊的感觉,却无法清晰地说出。
2.文中的第二讲“现场力”与我们读的前一本书《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中的“要有诚实的勇气”这一章节,其实异曲同工,前者更多的是真诚的审视自己,后者讲的是真诚的写出自己,都是要能够真诚的去面对自己。这让我觉得写文章其实是一件非常虔诚的事情,你惟有认真地去感悟,真诚的面对自己,直视内心并且勇于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的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3.谈谈今天看书的感受。
《写作吧》与《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两本书虽然说都是谈写作,但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但是这两本书中间仍然是有连接的,《写作吧》更偏向于是教我们如何去寻找和收集素材,而《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把素材整理成一篇文章。用昨天看的“逻辑与情感”来说的话,《写作吧》在文风上更偏向于情感,《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则更偏向于逻辑。
逻辑型的文书相对来说会比较好理解,因为它教的都是一些非常实际有效的方法,而情感型的文章是一种发散式的,它能够调动你更多的情感和情绪,所以读情感类的文章对我来说会更费时费心力。所以我今天在读《写作吧》这本书的时候比前一本书花的时间更长,包括三个问题,也是让我思考了好久,不过我喜欢这样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