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思考青春。
颜值即正义,年轻就有理。我们从谄媚青年到膜拜青春。“看起来年轻”永远是对的。十二三岁的少年急于长大,过了三十的人就希望永保十八。年龄对男人还算客气,大叔有油腻的也有帅气的。女人呢?神仙姐姐也是小姐姐,“神仙大姐”就听起来蛮可怕的。
膜拜青春并非古来如此,而是二战后美国带动的。美国没有历史包袱嘛,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凭着体力好四处惹事,也没人凑得动他。所以美国强调青春、年轻、性感。美国这个年轻人用他们的活力“改变世界”,也把“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这个全新的概念变成标配。我大概和宋朝人想的一样,为什么非要改变世界呢?是世界的确不好,还是只为显示自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也许这是个伪命题,秀肌肉就是要干点嘛,世界一直被力比多libido改变着....
一方面我以拒绝结婚孩子的方式试图维持青春,另一方面又断言膜拜青春是愚蠢的:商家膜拜青春单程因为年轻人好骗,说什么他们都信,立刻下单。年轻人自认为牛逼闪闪,因为他们无钱无势,屁也不懂。世界是全新的,万物等待被命名,人生等待被体验。去吧,读书、旅行、恋爱、装逼、消费,我都经历过了,该你了......
但有一次买水果,售货小哥哥叫我阿姨,让我深受打击。其实他都没看到我的脸,而是从我的衣着判断年龄。我发现让我看起来“中年”的不是身材和皮肤,而是品位和选择:
我不会带直檐棒球帽,太傻了。(更)年轻人带。
我不会穿印着英文字母(他们不关心印的什么,反着字母也算图案)或小猫小兔子的T,太傻了,青年人穿。
我不会化桃花妆,太low了,年轻人会。
我也想膜拜青春,我这才发现以前我死死盯着的,都是我不接纳的的青春符号!背后还是有排斥/嫉妒新一代的潜意识。如果我放下排斥,还是有很多选择空间的:
- 比如我不用非选直檐帽,我可以选钓鱼帽,还可以是棋盘格的。
- 比如我发现我穿的帽衫都是握手的,新一代帽衫没有握手兜。
- 比如年轻的羽绒服面料和剪裁不同了。
也有一部分,是我可以、但不想改变的:
- 比如我可以穿高跟鞋、过膝靴,但我宁愿运动鞋。
- 比如我看不上fila,喜欢迪卡侬.....
最近我刻意更新掉了部分衣物,也观察到自己潜意识的防卫和真正的衰老(没有贬义)在于:对新事物的不接纳。其实世界很大,选择很多。年轻不是膜拜青春,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因自恋放弃或窄化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既包括无形的新知识,也包括有型的吃穿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