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
《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1
夏天的时侯,闲着无事,一个人报了个旅游团,去了云南。
彩云之南,风景自然不错。不久,同行的一对六十岁左右的老夫妻,引起了我的注意。两人都是花白的头发,男人背着大包小包,处处照顾着女人。第三天的时侯,在大理城中一个保留下来的老旧的电影院,女人欢欣快乐,这里瞅瞅,那里看看,高兴的不的了。后来,大家坐在石阶上休息,我正好挨着他们,聊起来。原来,男人是退休教师,女人是乡供销社的职工。以前日子紧,男人还是民办教师,忙里忙外,工资却不高,家里的经济支柱是女人支撑,男人就迁就她。后来,男的转了正,工资提高了很多,女的就迁就他。虽然也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但日子也过来了。他们的青年时代离不开这样的电影院,看到保留的这么完整,完全是80年代的老样子,他们都激动万分,好象感觉到了年青的气息又扑面而来。就在前不久,女人查出了不好的病,他们没有告诉孩子们。女人早就想来云南,感受一下南国的风光,于是,就相携而来,完成最后的心愿。他们说回去就看病,能做手术就做手术,万一要是重的话,就不做了,顺其自然吧。
我一直插不上多少话,原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或曲折,或悲凉,或温馨感人,其乐溶溶。
后来,在丽江古城,我们入住一个古朴幽静的小酒店,我听到那女人对男人说,真好啊,这儿真好啊,真不想回家了。跟着,是两人沉默半响,无奈的叹气。这分明是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绻恋,对生命的渴望。
再后来,在玉龙雪山。男人为女人租了棉衣,氧气瓶。结果,女人没用上,他却先用上了。一问才知道,他的血压也高,心脏也不好。于是,女人又着急忙慌地照顾他,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病人。少年夫妻老来伴,不知道他们的以后会怎样,看病是否能一帆风顺。但愿也如同两条搁浅的鱼一样,互相吐着唾液,来湿润对方,艰难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这是爱情的鱼吧。
2
前两天,去市里看了二叔,他也查出了病。早就准备去看他的,可一直不知道忙什么,没有时间,所以一直一拖再拖的。
后来,大姑打电话来,说二叔那儿暖气不好,姑娘也不在跟前,她和二姑正好买的房子是楼上楼下,一直空着。于是就接他们过去,也好相互照应。
我开车从南到北走了100多公里地,又贯穿了大半个城市。进了家门,大姑泪眼欲滴的样子。说刚刚化疗完一个礼拜,心疼自己的弟弟,受尽了罪。我去到楼上,见到了叔叔。疾病这个恶魔,把原本能干爱说,精力充沛的人改变的面目全非。看到我到来,他尽然爬起来,吃了止痛药,坐着和我说话。我说你躺着吧,靠住床头也行呀。他说,没事,生病也就是那回事,谁也躲不过去,该咋地咋地吧。于是又是侃侃而谈。看得出来,他很高兴。
中午吃饭,四个老人围坐了我,还是以前的味道。儿女们都忙,只有星期天才能过来照顾他们,他们这样组合起来,都能互相招呼,也挺好。于是,两个六十多岁的在医院做化疗,两个八十多岁的相跟上去看他们(医院就在跟前),去给他们送饭,自己熬的小米粥。大姑的腿有长年的风湿,平时自己走路都困难。在那冬季清冷的街头,不知道他们走完那四五百米的路,得用多长时间,不知道去到医院的病床前,小米粥还能热乎着吗?
这是几条鱼,在干涸的社会池塘地里,吐出微薄的湿气,来相互滋润看活下去。
这是亲情的鱼吧。
3
这几天,宁波九十余岁老夫妻的生离死别,红遍了网络。一个在3楼ICU,一个在14楼骨科病房,同在一幢楼,却咫尺天涯。两人见面的一幕,让所有人动容。冯奶奶拉起丈夫的手,紧紧抓住,“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我好了,我就去看你”。一个世纪的牵手,全世界都可以定格。
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她和她爱了一生的人,最后的一次牵手。半小时后,冯爷爷放弃治疗,回到家里,随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一次的见面,成为永别,这一次的牵手,成为世纪的牵手。
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这两条鱼,是爱情中亲情的鱼,他们已经为爱人.亲人供献了自己的毕生,再也没有力气,去湿润对方。
4
前段时间,老友和她的爱人一起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在配型成功的时侯,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对方的详细信息,只知道对方是一名白血病的小女孩。远隔千山万水,素未谋面。他们却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只是铁路系统两名普通的工人,平凡的人。当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说,我们普普通通的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汇到一起,就是大爱,我们的社会就充满了爱。多么朴素的话,不求回报,只是赠予,这是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平淡的人,也可以焕出耀眼的光芒。
这又是两条鱼,他们供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却不知救活的是那一个同类,只是知道我努力了,我有爱。
“泉水干涸了,鱼儿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唾液相互沾湿,用湿气来相互帮助着活下去,就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