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我在体育方面其实还是荒废了很多时光,与懒惰有关,也与大学时期繁忙的学生干部经历和打工经历有关。当然,今天回头看过去,这些都是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懒。
可能是因为竞争不激烈,也可能是因为有着高中时期在足球方面打下的良好基础,所以即便当时大学时代在体育方面偷了很多懒,但体育成绩总是优秀。
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主要有三个。
一是大一时的立定跳远,一举跳了249cm,仅次于身高185的大个子,他的成绩是250.哈哈哈,这给了我极大的自信。
二是大三时的足球选修班。当时进足球选修班真可谓费了一番周折。由于某奇葩规定,每个行政班进入每个体育选修班的名额是固定的?奇葩吧?我记得主要有足球班、篮球班、排球班等等,当然还有一个“保健班”。对,就叫保健班。魔性不?所谓保健班,其实就是吸收一部分没有任何体育特长的学生,或是身体有问题,不能正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当时,除非真的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一般同学是不会主动选“保健班”的。但,保健班总要开班啊,要凑满人数啊。而且足球班名额爆满啊。怎么办?当时作为班长的我,只好牺牲自己,发扬风格,硬着头皮进入保健班,把足球班的宝贵名额让给其他同学。
在保健班上了一两次课之后,实在受不了了,于是赶紧找关系进入了足球班。很幸运,足球班的老师是我的同乡,而且是校年级足球队队长的哥哥的同学。嗯,就这样进了足球班。
机会来得不容易,自然十分珍惜啦。期末足球考试前一天,苦练了2个小时垫球,然后在垫球考试中夺得第一名(包括全校全年级的男生)。魔幻吧?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甚至一度感觉自己是个被遗弃的体育天才。
三是关于校足球联赛。人们似乎总是对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存有较大偏见。但偏见之所以为偏见,就是因为它的合理性是靠不住的。没错,外国语学院的男生少啊,一个年级的男生数只相当于别的学院一个班的人数。但,如果数量决定一切,那么中国足球、印度足球早就成为世界冠军了。可实际呢?呵呵。我的印象中,我在校期间,我们外国语学院蝉联三届校足球联赛冠军。对,就是这么霸气。当然,呃,我本人呢,只是千年替补啦。(顺便说一下,那几年,外国语学院男子篮球队也是笑傲江湖。)
嗯,整个大学时期,关于体育的记忆,能够拿出来吹牛的也就这么一些些。所以我说,我的体育细胞在大学四年实在是太荒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