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孩子3-4岁的阶段,除了延续了之前的部分敏感期之外,又发展出新的特点。
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尊重孩子的节奏,在陪伴过程中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耐心吧!
经典金句
☆ 儿童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己的意志……不管喜不喜欢、同不同意,不管做还是不做,都说“不,我就不!”
☆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开始的。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
☆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将使儿童表现出:1.天才的创作智慧;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 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对环境的秩序就变得确定和明晰起来。心智的秩序使得儿童信任环境,维护环境,相信自己能和环境交流。
☆ 到了5岁左右,儿童必然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他学会尊重他人的拒绝。
第五章
4、5岁时,孩子萌生出对性别、对自己“从何处来”的好奇,这是对自我新的探索。同时,孩子对情感、情绪有了更敏感、更丰富的需求,他们用自己并不成熟的方式,试图了解如何建立朋友关系、如何与人交往。
除了艺术敏感期的延续之外,4-5岁的孩子还会进入对数学概念、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期。
经典金句
☆ 孩子得自己交往、自己积累、自己整合,这样他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建构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
☆ 健全这个时期(婚姻敏感期)的问题,将帮助儿童健全他的情感世界,健全他的家庭关系,健全他的婚姻关系。
☆ 在大人眼里,这类(性)概念包含着很多世俗的、道德的内容,而对孩子来说,他是在客观地认识世界。而这只不过是他众多认识对象中的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 如果儿童生活在自由的环境中,拥有选择的权利,专注的品质自然就会形成了。这就是自由的意义。
☆ 学习是人的天性,婴儿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学习了……而成人认为儿童必须靠管、打、骂才会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自问,从天生喜欢学习到什么都不爱学,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成了这样?
☆ 学习的方式、知识的难度,都必须和孩子生命的成长阶段、认知状态以及每个孩子的兴趣相吻合。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孩子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年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我的体会
孩子的敏感期既是连贯的,又是阶段性出现的。比如对秩序的敏感,从2岁左右出现,有可能一直持续到4岁左右。除了延续性之外,不同年龄阶段还会有不同特征,比如从要求自身事物的秩序,到要求他人、要求环境的秩序。
不同孩子的敏感期表现各个不同,不仅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形式不一样,而且表现程度也不一样。比如糯米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口腔敏感期表现为喜欢啃咬玩具,吃手的情况却很少发生。
因此,书中所讲的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敏感期,是“大概率”事件,并不见得每个孩子都会表现的很强烈。
在这一点上,爸爸妈妈既不能生搬硬套,也无需因为自家孩子“不一样”而感到焦虑。简单来说,“比对”不如“尊重”,充分接纳孩子的表现,为孩子的需求提供充分准备,再加上耐心陪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