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回到了家中,下午带小米奇在小区里散步。我这次离开家有十几天了,今天回来感觉小区里的树木更加葱茏,花池里的小草也更加碧绿。
小区的道路翻修一新,栏杆重新粉刷,微型休闲广场边也增添了新的长条座椅,供小区居民在这里休憩。
我见到运动器材区有家长带着小孩在此玩耍,我便推着婴儿车,带着小米奇,追随着小哥哥小姐姐一起逗乐。
走累了,可以到树荫下的长条椅上座一会儿,听听老人们的闲聊。
有一位大姐,带着孙女(或外孙女)在运动器材区穿梭,那个小女孩一会儿转动转盘,一会儿伸手去够悬在空中的拉力器。她哪里够得着,于是,双腿盘在立柱上,作爬树状。
过了一会儿,小女孩又在广场附近的路边奔跑,那位老人不停地提醒,“当心车子!” “快点过来!”
小女孩又折返跑到老人身边,伸手从老人手中拿回一只洋娃娃,老人顺手还塞给她一支棒棒糖。
小女孩可能听不懂老人们的话题,转身来到我们坐着的长条椅边,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小米奇,一边展示着手中的洋娃娃。
洋娃娃金发碧眼,身材苗条。头发和长裙都非常精致,连脚上的高跟鞋都可以灵活穿脱,十分逼真。
小女孩剥开棒棒糖的糖纸,先放到自己的嘴里舔一舔,然后送到洋娃娃的嘴边,好像是在喂洋娃娃吃糖。洋娃娃涂了口红的小嘴,显然无法张开,但小女孩喂得很认真,而且不厌其烦,重复了好多遍。
小孩子的心思,你哪里能懂。想必她已经和洋娃娃相处了一段时间,当姐妹了,感情深厚。
“你几岁啦?”我笑着问。
“我5岁了!”小女孩自豪地回答。
“你上幼儿园了吗?”我接着问。
“没有,我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她回答得很认真。
这样简单的问答,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小女孩安静地在我们身旁坐下。她继续拨弄着手中的洋娃娃,小米奇也时不时伸出小手去够那洋娃娃。
小朋友很快熟稔起来,便也一起玩耍。我一边用手箍住米奇,预防他从长条椅上掉下来,一边听隔壁长条椅上老人们的对话。
“我孙子今年上高三了,外孙女上初中……我家阿婆今年96,我母亲今年95……”一位满头白发的阿姨,向身旁的老人诉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
那位阿姨看上去应该有七十岁上下,且方言较重,我不能全部听清她的话,所以也不能分辨,她是在晒幸福,还是在吐槽尴尬。
“你别看我母亲年纪大,她耳不聋眼不花,有时买件东西的小账,我还没算过来,她倒已经算出来了!”
“前天,我去帮她洗澡,她开心得不得了!”
老人们的心思,我也无意去猜。只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的心猿又开始意马了,瞬间联想了许多。
上月底,有关方面宣传放开三胎政策,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调侃,其中有一个段子蛮有趣的。
说一个女孩,20岁上大学,4年后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成家,某年某月生一胎、二胎、三胎,某年某月带老大的孩子、老二的孩子、老三的孩子。当然这种推算有点“理想化”,即不仅自己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子女也完成了生育任务。
这样一算,这个人不仅要带自己的3个娃,而且还要带隔代的9个娃。
哈哈,我之所以搬出这个段子,就是想说,原来我考虑问题太片面了。因为我们不仅一辈子在带娃,而且还不能忘记照顾老人的义务。
夕阳西下,老人们还在谈论着,分享着他们的经历。我握着小米奇的手,示意和小姐姐打个招呼,然后回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