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无中生有(4)作者:王晓达

二、春春——摘自王春玲的笔记

林薇教授是我爸爸王凡的老同事,物理学界知名的物质结构专家。她在大学毕业时就发表了引起学术界震动的关于物质概念的重要论文;她的“真空及场的物质性”及“能量与物质关系”实验,一直到现在都还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重大突破性课题而被人们广泛赞誉。近几年来,她在“物质和反物质”的研究课题上又有很多创见,于前年调入物理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她不讲究穿着,也不注意保养,工作起来真是废寝忘食。但她爱思考,又爱亲自动手,五十多岁了还可称得上精力充沛和身材绰约。

关于林薇教授,还有几个颇为“著名”的传说,使大家笑谈之间更增加了对她的钦佩。

还是好多年前,她在枫市大学任教时,在一次隆冬季节给学生上课,课间休息时学生发现,这位年轻秀丽的女讲师,在讲台上进行那么严密的论证、推理都头头是道,但走下讲台时脚上竟是一只棉皮鞋一只合成革胶靴。还有一次是请她填家庭成员登记表,这位熟记物理学中最复杂的公式和精确到小数点后七、八位的常数值的教授,连女儿的出生年月都记不清楚。最后她干脆想都不多想的说:

“这不是主要参数!”

甚至有人传说,她三十一岁结婚前半个月,才弄清楚爱人并不复杂的名字—杨木。在此以前,她只是叫他“喂”。闹新房时大家要她谈恋爱经过,她一本正经地扳着手指说道:

“一,我年龄不小了,似乎应该结婚。否则不得清静。”

“二,杨木同志是影响我工作最少的男朋友。他给我画了八十多张肖像,可是对我说的话还没有画多。我没时间也没兴趣听那些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

“三,我懂得他的画,也喜欢画。”

其实,林教授并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她的大部分感情确实倾注给了她的科研工作,穿著打扮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比起来她是有点太不注意了,但她也还是有对杨木和女儿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她很喜欢杨木的画,有空时或需要调整一下紧张的思索时,她会很久地在那里品评杨木的画,而且还表现出不低的美术鉴赏水平。有时高兴了,还要动手给画稿上添一片枝叶或几朵花。这样,往往使杨老的风景画上,远树近花之间出现了金刚石晶体结构状的枝叶或电子云般的花朵,给画面增添了一层令人费解的“科学气氛”。这些画被人看到了,使杨木得了个他自己并不很欣赏的美名——“科学派风景画家”。

杨伯伯是个“纯美术型”的画家。他的一切思想感情,甚至语言,几乎都习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譬如他的炽热爱情就是用两百多幅画来表达的。有林薇工作、沉思、走路、欢笑、还有生气、发怒……的炭笔速写、水粉写生、油画肖像;有充满幻想色彩的印象派诗意画一在这些画中,林薇有时飘柔若仙,形同浮云流水;有时刚毅凝重,体如铁木金石;有时化为雷电火焰,有时幻成彩虹霞光……而他的求婚书是一幅长卷画,用他的艺术想象力,画出了林薇的襁褓、孩提、童年、少年一直到未来。后半卷画中,林薇身边多了个削瘦的男子,一直陪伴她到未来。

林薇接受了这卷画,并向大家展示,指着画上的那个男子说:

“他就是杨木,边上是我!”用意当然很明白的了。

杨木记日记用画,留个条子、写信也用画,连请客的菜单也是几幅色彩鲜明的水彩画稿,让林薇“圈阅”。

春春是他们唯一的女儿,他们都极疼爱这颗掌上明珠。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教育分工负责”。这话有点费解,但春春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受到过亏待。不过春春姣美的容貌、苗条的体形和脾气、秉性,似乎林教授的“遗传基因”作用要大些。


刊登于1981年《科幻海洋》第一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