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容易获取的就是知识,就在我刚刚写下这段话的同时,手机微信上收到朋友转给我的一份文件,文件名称《思维模型:100个工具(1800页)》,你没看错,1800页!这个数字特意写在标题里,似乎在提醒我:快保存,不然就亏了!我甚至都没打开看具体内容,手指就下意识的点了收藏,然后内心隐隐的升起一股焦虑:1800页……天知道我会不会看……可是如果不收藏,我想内心就是另外一种焦虑了。 我身边绝大部分朋友,尤其是所谓“上进”的朋友,都和我一样,不知不觉踏上了这条“焦虑之路”,并且期待着在这份“焦虑”里能够修炼自己,好让自己快速脱颖而出。当我们在这种情绪中抱团取暖时,朱老师带着《POA行动力三板斧》,站在你面前,振聋发聩的说“快醒醒!精力的巨大分散,已经让你们主动踏上了自我毁灭之路!”,哈哈!(朱老师不会这么夸张,这部分是我YY的玩笑)
如果用我自己的语言来总结POA这门课程,我觉得它一直在强调:
O:只有对触及痛点的目标坚定了立场,才不惧穿越所有困难和迷惘。
P:坚信先利他后利己,不断寻找、发展真伙伴才会实现更大的价值。
A:与其被焦虑感不断收割,发狠心逼自己勤奋再勤奋不如升阶思维。
POA是一套有效达成目标的极简思维,从工具的应用中升华出思考的方法。通过课上反复的实践印证和课后不间断的自我训练的方式,培养出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就是最终学会做减法,思路清晰的向目标使出最精准的一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与POA认证课程的相遇,不是“相逢恨晚”而是“恰逢其时”。早一步,我还没有清醒的觉知,无法体会课程的精髓。晚一步,我也许卷入了下一轮的忙碌,抽不开身来到课堂。而不早不晚的,让我遇到这门课程,在朱老师带领下,从清醒的觉知,过渡到清晰的目标,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感恩!
如果让我谈学习这门课程后的启发,我想从O目标、P伙伴、A方法/行动三个方面来谈。
O:对目标没有共鸣就不想做事。
P:仅仅满足“自我”就不会做大。
A:没有马上行动就只能是空想。
为什么说对目标没有共鸣就不想做事?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一提到目标就想到用SMART设计目标,可是很少想目标应该从哪里来?它应该从梦里来,从痛里来,通俗点讲就是“受了啥刺激?”。为什么这么思考呢?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目标越贴近痛/梦,越会有行动力。我之前在目标上犯的错误就是将目标定的比较大,并不是说只有画面没有量化,而是说对目标进行了延展,到了远景层面,离当下的“痛”远了。我也定了阶段目标,我也有里程碑,为什么慢慢的,就把目标束之高阁了?因为人性是懒惰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自律是伪命题。
为什么说仅满足“自我”就不会做大? 在团队当中,目标的实现少不了伙伴的支持,任何设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得到相关人的承诺,都是无效的。这里常被误解的词是“共识”和“承诺”。曾经和一位小伙伴合作一个项目,TA会替我跑腿,忙里忙外,做了很多配合性的小事。我一度以为TA和我有一样的初衷,就是尽全力做好项目,可当我提出更高的要求,探讨可以采取哪些创新的方式时,TA会显得尤为急躁,会说“这样就很好了啊,去年也这样做的啊”,后来我想明白了,TA之前的无须经过思考和分辨的行动,并不是对目标承诺,仅仅是对任务共识。如果想把事情做好,不仅需要伙伴出“手”,还需要伙伴用“脑”,那么目标就不能仅满足“自我”,也要满足“伙伴”,想想TA在这件事上的目标是什么,TA有什么愿望、理想、痛苦、需求?满足伙伴,才不会孤军作战!同时切记的是,自己不要为了所谓的人脉忽略自己原本的目标,一定要跟随内在痛/梦的指引,你的目标坚定,你吸引来的伙伴才是真的支持者。
为什么没有马上行动就只能是空想? 我曾经问朋友,如果你遇到一个2025年穿越过来的人,他可以回答你任何问题,你会问他什么?朋友们有的说问彩票号码,有的说问房价趋势,有的说问突破性增长市场机会。其实每个人,不管问了什么,面向未来,我们都希望获得确定性,这样就可以布局,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果。现实是,这种确定性存在嘛?没人知道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去年新冠是黑天鹅,在未来,可能不只一个黑天鹅,可能是成群结队的黑天鹅。一群一群乌央乌央飞过来。总而言之一句话,环境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去把握确定性。也就是快速行动,小步快跑,不断迭代。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
那么我有哪些行动呢?
生活中,我会运用POA,帮助自己做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能活好一点,活久一点。
工作中,我会运用POA,帮助学员学会独立思考,有效行动,与伙伴携手,荣耀目标。
无法一一具体阐述,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加入朱老师POA行动力习学社,
让我们成为成就彼此的真.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