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23结语:为什么要读《史记》

十行采集:

1.在世界各种文明中,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最发达,历史记录最完整,这部分来自周人在建立封建制度过程中,功能性地保留了这些资料。

2.经典最简单的定义是“经过时间淘洗后存留下来的古书”,久远之前的人们面对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课题,将他们思索的内容写成文字,然后一代一代传留下来,成为经典。

3.经典包含了一些经过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反复检验的共同价值。这些可能是人类共同的遭遇或命运,也可能是不同世代累积下来的共同智慧。

4.我们读《史记》,要学习司马迁看待历史的态度,以及书写历史的方式。

我们要去思考究竟可以在历史中学到什么,尤其是与现实相关的智慧。例如:如何在历史中区分出命运与人的意志,在历史里看到更加庞大或长远的模式。

5.司马迁所使用的衡量历史轻重厚薄的标准可以叫作“史识”。

史识”与“史观”密不可分。当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一些固定的事实时,就没有史观存在的空间。

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或者进一步说,是解释“如何”及“为何”。

6.当我们以这样的视野和方式去整理丰富庞杂的史实,就会对人类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碰触到普遍的人类经验,真正做到以古鉴今,让历史对当下现实有所帮助。

7.“究天人之际”。

要公平地评价一个人,从他的行为因果中得到智慧,就一定要区分“天”与“人”。

司马迁讲的“天”指庞大的背景,是与个人努力无关的部分,而“人”就是一个人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作为,在最后如何承担责任。

8.“通古今之变”。

在时间之流中,不仅要看单一事件的来源、发生、变化,还要把眼光拉高,看长时段里的人在集体行为中如何运用权力,组构社会,进行交易。

这里的重点在于“通”,即它不是个别事件的解释,而是能归纳的、更明确的模式,是一种超越时间的眼光。

9.“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

司马迁改变了中国文化,他的方式直接建立在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一个面向,即如何看待历史上。

10.《史记》是一部通史,也就意味着是人类有意识、有经验以来的总和。

历史深邃的哲学性意义是要把历史作为总体来掌握和理解。从这个意义来说,司马迁在中国历史意识的深化上厥功至伟。


一行精华:

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历史深邃的哲学性意义是要把历史作为总体来掌握和理解。


触动,反思,改变:

我们读《史记》,就是要从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高维度理想和目标出发,从历史的表面事实中,寻找到隐藏在深处的规律,然后去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数千年的文明积累,通过司马迁的笔留存了下来,我们才有机会从各个方向去解读、分析、理解和运用。满足这个条件 我们才能说自己的民族是有传承的文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