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这本书,上学期的研修活动中开学初就想和老师们一起研读,并举行沙龙活动。后来因为突然而来的教研活动,就终止了这项活动,并顺延到下学期。现在想来,幸亏上学期没有举行,因为想得不够缜密,唯恐精读不深。再读《如何当好教研组长》这本书第四章,领会到解读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解读、课程内容解读、实施建议解读三个方面。
该怎样落地?
个人研读。根据各老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长,按单元或知识体系合理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要求。其次,教师个人分工,按照课程标准解读内容、要求和形式,细致地进行课程标准解读,对于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应阐述其课程标准的依据。
组内交流。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课堂实践。将理解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在操作中验证,不断深化自己的领悟、理解、提高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
可见,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普通的文本阅读和空泛的讨论,而应该扎根实际,基于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下的体验内化性的学习与领会。唯有如此,才是“真”解读,对文本的研读才能有效。而对教研组长来讲,首先要在研读在前,思考在先,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就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构建研修活动的任务链中,及时融入课程标准解读活动,努力创设和捕捉课程标准条文同实际教学相对应的研讨契机,让课程标准的文本表述,由文字符号化为教学情境和行为,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