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421)

第112回:失城关杨高自刎颈         庆捷功刘庞相争言(10)

      再说吴懿解大粮回到成都,又从成都赶往涪关,真个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不敢稍有松弛。

      这一日进得雒城,已知涪关失守,二将自刎。当即命费管、郤真坚守雒城,不许出战,说都督的人马随后即到,立即返身赶往成都报信。

      回到成都城南,恰巧遇见张肃。张肃是张松的兄弟,但他是张任的亲信;偏偏他的哥哥张松是张任的对头。张松的死,可以说有一半是坏在他弟弟张肃的身上。

      此番张肃被张任遣往四处催粮,回进成都,正与吴懿会面。便叫住问道,吴将军缘何如此行色匆匆?

      吴懿与张肃同为张任的心腹,情谊颇洽,便说,荆州刘备先杀庞熙,占了葭萌关,后夺涪关,又迫使杨怀、高沛自刎。小将特从雒城赶回禀报都督。说罢,飞马进城。

      张肃望着吴懿远去的身影,心想,西川到处都在传闻,说我兄长张松到荆州暗将西川地理图本送与刘备,张任也说他是卖主求荣。这事是真是假,让我去探听一下。张肃命手下押了粮米到粮台上交差,自己进了城直到张松的家中。

      自从去年张任命五百川兵看守张松以来,已有一年之久。有人出入,必先浑身搜检,唯恐走了张松。张肃下马,让两员守门的副将盘问、搜身以后,进了张家;不用通报,直到客厅坐定。

      家人见张肃到,立即招呼一声,说道主人有些小事缠身,马上就来。这个家人是张松的心腹,知道主人与兄弟并无什么情义。现在主人在密室中,他急忙跑去告禀。

      张松这一年的软禁生活,使他象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飞鸟,整日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度日如年,精神上受尽煎熬,脸上顿时消瘦、憔悴了许多,每日每夜怅惘叹息,忧心如焚。

      今日又想道:刘备和庞统自去年进川,已经一年多了,为何还是按兵不动呢?你们可知道我在成都多呆一分钟,就有六十秒的危险。地图早已献给了你们,尽管按图上所示的路线进兵,有这么强的实力,保管势如破竹,一举成功。只怕庞统想不出好的办法,耽搁在关外。

      对了,刘备肯定是先夺涪关。从涪关到成都倒是有一条捷径可走,这条路在地图上没标明。阴平关虽然道路险要,但张任必定以为刘备是川外人,不识此路,所以不加防守。我何不写下一封信,乘隙送到刘备营中呢?

      张松想到这里,在密室中找了一块雪白干净的、象手帕那样大小的白绸,放在桌子上铺平为了表示对刘备的忠诚,也为了表明自己处境的危急,张松捋起袖管,抽出腰中的宝剑,屏着气用剑尖在左臂上划了一道寸许长的口子,顿然鲜血冒了出来。然后用洁净的毛笔将鲜血吸吮干净,再冒出来,又吸干,几下子笔头就蘸得饱饱的。

      咬着牙关熬着伤痛,颤抖的笔尖在白绸上留下一行殷红的字:“荆州话别有年。因何迟迟不发?速从阴平而进,松为内应。”

      写毕,已痛得满头的大汗。张松仔细看了一遍,并无差错,方舒了一口气。

      家人报来:张肃在客厅等候。张松很少同张肃来往,听说他来,已经知道他的来意是为了打听我的动静。张松急忙用布条包扎住刺破的手臂,宝剑归匣,把白绸塞进左袖中。检点一下并无破绽,就跟了家人出密室,来到客厅。

      弟兄之间一向感情淡漠,因而见了面也只是敷衍,各自行了个礼。两人坐下。家人献茶已毕,张松问:“不知贤弟到此何事?”

      “小弟在外久有听闻,兄长与荆州过往甚密,欲将西蜀献与刘备,未知果有此事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