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去药店买药,碰上了一件怪事。
走进第一家药店,我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我想要的药。这时店员热情地走过来问我要找什么药,我就告诉她。这时她以最快的速度帮我找到了,还说那药买二送一,我看了一眼,我上次只买七块九的药,居然标着25块,还美其名曰买二送一。心里这么想,但我嘴上只说比我上次买的贵了,一边自己在那个区域找找看有没有我原来一直买的那种,遗憾没有。这时店员就开始说这个是腾药的,是水蜜丸,如何的好,你买的是大丸吧,根本要不成。我说我买的也是腾药的。店员显然是急了,说你买的里面掺了石蜡!我一听心里大为恼火,你都没见我买的是什么药,就说我买的不好,还说掺了石蜡,这不是信口雌黄是什么?别说药品的审核比食品严格,就算是食品,掺了石蜡怕也是不能过得了审核关的,何况今天是315!我只说不要了,店员马上把药接过去放回架子上,一言不发,一个转身回她的收银台去了,一点没了之前的热情劲儿。
我换了一家药店,是上一家的连锁店。进去后,我很快找到了我要的药,并且是原来的价格,并发现另一种药在做活动,买二送一,便随手拿了三盒。很快去付款。店员帮我扫码确认优惠额时,意外发现那买二送一的药,三盒合57块,而六盒只合78块,更划算,问我要不要买六盒?我一想,慢病慢治,中成药性慢,就要了六盒。
出了药店,想刚才同一连锁店的两个药店发生的事,我买的东西是相同的,两个不同的店员,最后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第一个店员明显急功近利,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说出的话有明显的问题,不分清红皂白就对我之前购买的东西一通否定,而且脾气不小。第二个店员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尊重我的需求,在发现买六盒更划算之后,询问我要不要买六盒。
显然,换了谁都更能接受第二个店员,更愿意与第二个店员打交道。
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想法,终会表现在行为上。人与人的差异 ,表面上体现在行为差异上,而本质上是思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