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te为什么比webpak快?
webpack打包时候会从入口开始进行依赖分析,对全部的依赖进行分析,通过loader、plugin处理完成之后,打包成Bundle.js文件,然后启动开发服务器,当访问页面,请求打包好的文件进行响应。
vite不同,vite是直接启动开发服务器,利用浏览器支持ESModule的特性,script标签添加 type=“module”,浏览器自动发起请求,vite拦截请求,知道要加载哪些模块再对模块进行实时编译,这种按需动态编译的方式,极大的缩短了编译事件。模块越多,优势越明显。
构建速度
webpack是基于node.js,js单线程的,无法利用多线程CPU进行加速,项目越大越慢。vite基于esbuild进行构建,go语言编写,可以多线程运行,所以快。
HMR
webpack每次修改文件后,都会对项目进行重新打包,即使有缓存也慢。
vite监听文件的修改,通知浏览器对该文件进行重新请求,vite进行重新编译然后替换即可。缓存方面对第三方组件做了强缓存,开发的文件做了协商缓存。
2、Vue3中为什么去掉了Vue构造函数?
首先vue2的开发方式,vue.prototype.xxx,Vue.use()等等都会加入到Vue的构造函数上,单个new Vue()没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多个new Vue()会产生污染,vue3改为暴漏createApp api的形式,const app = createApp(),后续的操作都对app应用进行操作,app.use 、app.xxx,多个应用之间也不会有污染。
再就是Vue构造函数上集成了太多的方法和功能,打包时候不利于tree shaking,vue3更好的tree shaking减小打包体积
3、vue3响应式的理解
vue3不再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的方式进行递归监听数据,而是改为Proxy方式直接代理对象,好处是不需要递归所有属性,并且proxy对象的读取和设置都是动态的,访问某个属性时再去读取,极大的优化了组件初始化的速度。
同事,proxy可以监听对象的增加和删除、索引访问删除都可以被很好的监听到,也不用再像vue2一样this.delete()。
4、vue3对比vue2有哪些升级
1、Vue构造函数不再导出,改为createApp(),更好的tree shaking
2、CompositionAPI setup函数单个组件只执行一次,返回的对象可在组件任何地方使用。
ref、reactive两个api,可以创建响应式变量,reactive创建响应式对象,ref传入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都可以,会返回响应式ref类型的代理对象。
3、生命周期修改 beforeDestory改为beforeUnmount, setup内部添加onMounted、onUnmounted等
4、v-model:name=“xxx” 可以多个 删除.sync api
5、Teleport传送门
6、响应式原理修改,原vue2 无法监听对象或数组的新增、删除元素,需要用特殊的api delete、数组变异方法push等。
proxy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新增、删除都可以监听到,兼容性不好
7、虚拟dom上新增patchFlag字段,根据添加的字段类型可以很快的确定diff对比的内容,而不用像vue2一样逐个分析。
对静态节点进行标记,当标记为静态节点时,diff会自动跳过,大大的优化了对比过程。
8、事件缓存
9、更好的tree shaking,全局的API都i具名到处,只要是未使用的API在打包时都会被丢弃,缩小打包体积
10、ts的支持,更好的语法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