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钱钟书
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让人们意识到副业已经成为一种刚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拥有一个副业,来应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巨变。在众多副业中,写作变现被认为是变现门槛最低的一条路,写作通常是人们开启副业变现的首选。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人们已经学了12年的写作,写作并不是难事。
很多人加入了写作变现大军,一头扎进写作。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写的“杰作”,会发现很多问题:结构混乱、逻辑不通、没有重点、枯燥乏味、排版混乱、阅读体验差等等,文章阅读量惨不忍睹。
写作很容易,是我们对写作最大的误解。就像钱钟书老先生说的一样:“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在利用写作变现之前,我们应该静下心先学习写作。但是,怎样才能破解“一想就会,一写就废”的写作难题呢?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给出了答案: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
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在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担任主管期间,一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太阳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这些作品先后获得“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金奖等奖项,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写作入门书,布兰登•罗伊尔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3个方面,总结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并配备了13道写作练习题供人们反复练习。
虽然这20条写作原则针对的是英文说明文写作,但它们所揭示的写作技巧,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整体、局部、细节3个写作观,进而写出一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读性强的文章。
1 整体写作观:写作之前,搭好文章结构
结构是写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把控,它就像“写作导航”,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怎么写,让写作不跑偏,还可以引导读者快速、准确地获取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一篇文章条理是否清晰,与文章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关注文章结构。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第一部分讲的有关结构的写作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之前,搭好文章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开门见山,先写总结。总结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内容,要放在开篇,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文章大意。其他最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放在最后,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倒三角结构”。
例如,新闻稿件的开头一定是最重要的总结,而后面的内容都是具体的细节,人们一看新闻开头就知道新闻大意。
分解事物,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将主题分解为2-4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观点。引导句是对观点的总结,相当于文章的引言,要放在文章开头,一方面提示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突出观点讨论的先后顺序。
比如,在商务报告中我们可以这样开场:“基于最近调查所得信息,本报告概述了我们公司面临的三大问题:员工流失、店铺盗窃和低水平客户服务。”读者看到报告的开场,就知道报告会围绕三个内容进行有序地讨论。
使用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使观点的顺序安排得当。不管哪种结构,都要遵循一点:最重要的观点最先被人看到,最重要的观点得到最详尽的阐述。
高尔基说:“我在提笔写之前,总要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以及怎么写。”
我们在写作前,也要问自己一些问题:哪些观点重要,哪些观点不重要?哪些观点先写,哪些观点后写?哪些观点多写,哪些观点少写?
这是理清写作思路的过程,也是建立整体写作观的过程。当我们找到答案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搭好了条理清晰的文章结构。
2 局部写作观:写作之中,充分论证观点
在用观点搭建好文章的整体结构之后,就要开始局部创作,对观点进行详尽的阐述。
阐述的方式,也是写作的方式。不同的写作方式,会构建不同的风格。书中提到的很多原则,大到例证的使用、句式的安排,小到词汇、语态、语气的选择,都有利于风格的形成。
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式,构建何种风格,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的局部写作观。
布兰登•罗伊尔在书中指出:“当人们读完一篇文章后,能长时间记住的是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
在对观点进行论证时,我们要学会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来支撑所说的内容。
比如,鲁迅在《故乡》中,这样刻画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
凸颧骨、薄嘴唇两个词准确地勾画出杨二嫂的尖酸刻薄模样,而圆规这个词,更是让杨二嫂的尖酸刻薄像圆规一样,深深地钉入人们的脑海。一直到现在,只要提到杨二嫂,我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两手叉腰,两脚张开”的圆规模样。
除了用准确、具体的词汇外,还可以用个性化的事例进行论证。
比如,用第一人称“我”去写亲自经历的事,容易给读者代入感。读者感同身受,才愿意去留言、评论。
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和名人轶事,给自己的文章背书,使文章更具权威和说服力。
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强调。我们要学会利用一些写作原则与技巧,来论证、支撑观点。观点得到详细地阐述,文章的重点才会突出,文章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3 细节写作观:写作之后,用心设计排版
观点得到充分论证,文章写完了,就可以停笔了么?并不是,还要修改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是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十一遍。”
曹雪芹的《红楼梦》曾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我们不要讨厌修改,修改是对文章再加工的过程。我们写文章是呈现给读者看,修改就是让我们脱离作者的角度,从读者的角度看文章。当我们发现问题,并作出修改时,作品又会提升一个等级。
修改文章不仅仅是修改内容,还要修改文章的排版。一篇文章的排版好坏,会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在写作之后,要建立细节写作观,做好排版的细节,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比如,增加文档与页边空白,段落与段落之间用空行隔开,可以让文章更易读。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小标题来区分章节内容,用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等来强调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写在最后
写作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也有章法可循。正如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说:“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作为初学者,我们要先打牢写作的科学基础,再构建写作的艺术殿堂。
全民写作时代,写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副业变现,而是应该成为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支撑我们的现实生活,更能满足我们的精神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管我们是为了满足哪种需求,开始写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