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耳机的一大好处就是使那些想独处的人看起来不那么孤独。
我身边的同龄人都喜欢戴着耳机。耳机好像加入棒球帽、手表、手提包之类的队伍,成了年轻人必不可少的配饰之一。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听音乐。
我不是那种会在爱好栏里写下音乐的人,我也不喜欢听着音乐走路和跑步(我写字时会听音乐)。我打赌:他们之中少有喜爱音乐的,耳机只是装酷而已——和叼烟一样但更健康;听着音乐跑步是转移注意力,为了多跑几圈。所以,他们不是在欣赏音乐,而是给某些活动加上BGM(Background Music)。
他们总有一些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BGM——即使是上厕所。这种人欣赏不了音乐,他们是在滥用音乐。这样的话,其实他们有点可怜,再好听的歌听久了也会腻,而能取悦他们的歌只会越来越少。
我打算给他们提一些关于更新BGM的建议。
相较有歌词的歌曲,纯音乐更适合当做BGM。要求聚精会神的时刻,安静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最理想的环境——他们需要少量不至于分心的噪音。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用在写作业、复习、考研时的纯音乐合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有一种更适合担当此任的声音,那就是白噪声(白噪音)。
白噪声,专业解释难以理解。我推荐的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白噪声。
12月6号,美国《Vice》杂志上一篇题为《Sonic Tonic》(这是一款Android上的白噪声APP的名字)的文章介绍大自然的声音对促进睡眠和缓解压力方面有奇效及其原理。
文章摘要是这样的:
Millions of people in cities rely on recorded nature sounds to manage sleep and stress, and scientists are slowly understanding why it works.
关于自然风景对人类有好处的研究很多,但关于大自然声音的研究很少。不过还是有实验证明,大自然的声音能改善人的情绪,还可以缓解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的焦虑。日本的研究者发现听着大自然声音的病人的麻醉效果更好;巴尔的摩的研究者发现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减少病人在做支气管镜检查时的痛感。
为了探索这种奇效背后的秘密,瑞典的研究者又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设计了一款模糊、难以分辨的声音,把参与者分为两组,告诉第一组这是瀑布的声音,告诉第二组这是一段从工厂采集的声音。结果,第一组人员报告有明显的情绪改善迹象;而第二组人员抱怨这声音听起来一点都不自然,而且他们没有任何情绪改善的迹象。
仅仅被告知这是瀑布的声音就能触发这种奇效,太牛了!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进化成不同的感官——去觅食或躲避危险。人类没有这些感官无法生存,但有时这些感官会让我们过度兴奋,而我们却控制不了。比如,即使再吵,你也无法关闭听觉。
从进化论的角度讲,这对我们有利:旁边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立刻紧张起来,准备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但长期生活在噪音之中非常危险,长期提心吊胆也会生病。住在城市里的人以为自己适应了城市噪音,其实不然。
纵观整个人类史,我们长期生活在大自然中,在城市的生活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我们的大脑还是那个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大脑——还未进化成城市环境里的大脑。生活在城市虽然有诸多便利,但是也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伤害(睡眠障碍、过度焦虑等)。而最近有研究发现: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帮我们恢复。
除了紧急状态“fight or flight”,人还有平静状态“rest and digest”【休息和消化(总感觉吃和睡更合适:)】。大自然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平静状态,释放压力;而人类活动的声音(城市噪音)会使我们经常处于紧急状态,增加压力。
所以,下一次当你压力山大或者情绪低迷时,这张处方或许可以救命:
少许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
加一点风声和蝉鸣
找个舒适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放空,让声音在你旁边围绕,浸入你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