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船长梁晓玲的14天职业公益营的课程。
船长在晨间导读中推荐了一篇北大教授陈春花在她的个人公众号发布的名为《雇佣关系可能正在消失》的文章。陈春花教授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人们不会再轻易地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组织里,或者一种角色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由、自主和非雇佣关系。”
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写到:“今天,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微妙,个体本身的能力已经超出组织界线。理解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具有新能力的人采用一种灵活的合约,用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来约定彼此的关系,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和将要创造的价值,给予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将为公司发挥巨大的作用。”
为什么人们不再愿意陷入雇佣关系?以及雇佣关系解除后,人们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工作?陈春花教授都在这篇文章中详细做了分析。
文章内容很精彩,没有办法一一转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陈春花教授个人公众号:春暖花开,阅读全文。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联想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成长。
读初中的时候就在心里萌生了学心理学的想法,兜兜转转二十年才开始学。
读大学时,朋友问: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居然想都没想就说:想做自由职业者。(而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自由职业。或许就是不想被组织约束,而是自由选择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没想到有一天这两个事情都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直以来,感觉现实中的自己像一只笼子里的小鸟,飞不高,也飞不远,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里。可内心中又感觉自己像狂放不羁的野马,自由驰骋在辽阔的原野。
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是相互矛盾的。用一句话说就是:平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安于现状又不安于现状,允许自己平凡,却不能允许自己平庸。一个活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又活在理想世界中。这或许就是船长说得: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吧!
不思考不知道,一思考吓一跳!
原来自己还可以理解到这个层面。
所以,文字的梳理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原来自己还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有一点小小的惊喜和意外!
因为没写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就这么心随着指尖的划动而流动。
为什么说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呢?
现实生活中,自己还是能够接纳当下的自己,把自己融入柴米油盐的琐碎的。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日子是自毁前程,自甘堕落。但我却真正享受这琐碎。我并没有觉得做家务带孩子有什么不好,虽然也会有感觉不到价值感的时候。但是,说实话我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是为家庭而生的,这个家是我一辈子都割舍不下的。我爱家,恋家。
有家人的地方就有爱,人是因爱而生,为爱而活的。
我觉得理家的过程同时也是理心的过程。我可以一边听音频课程,一边做家务,互不影响。这几年虽然忙于家务琐事,但也锻炼了自己一边一边的能力。以至于有段时间,做家务没听音频就感觉少了些什么。
虽然全职八年,感觉与社会脱离太多。但是,真的再次与职场中处于30+以下的伙伴链接时,感觉自己还不至于偏离轨道,这给我很大的信心。
有了孩子的这几年,看似一直都围着家庭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但我还不至于把自己弄丢了。
这几年因为孩子,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生发出了很多新的能力,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若是没有孩子的到来,我想我可能正处于职业迷茫和焦虑当中吧!但现在的我并不觉得迷茫,也很少焦虑,即使自己没有工作,也不赚钱。但是,我的精神世界在成长,我一直都在培养自己赚钱的能力,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值钱。
说到这里还是要感谢这么多年为我提供物质保证的奇葩老公。
有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在我们家,我想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我们的精神世界在同步增长。
如果换到以前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想现在的我一定不是现在的我。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可以不用走出去就能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
通过互联网,我在船长梁晓玲的平台做了心理学实践主班,践行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不同的个体进行链接,实现自助助人,成人达己的目标。我很享受带班的过程,因为实践让我成长。
我的眼界和格局也因互联网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大。
未来,我想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并不是说只有行万里路才能看更多的风景。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足不出户也可以观世界的。
有句话:不观世界哪来的世界观?虽然是通过虚拟网络观世界,但是,不影响我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感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这样一个困于家庭,走不出家这个一亩三分地的中年妇女,看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
船长说见大行远,我想这个“见大”一定是指人的格局大。只有格局大了,才能走得更长远。
“见大而行远,迎刃方通简”。
“明大局方可行远,知世事方可通解。”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的格局和远见并不一定是行万里路才能拥有的。就像有句话说得:如果不读书,走再多的路,也只是个邮差。
而阅读是可以增长远见和格局的。
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虽然书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全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增长见识。比如,读好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读经典书籍,而经典书籍是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经验,到什么时候都是经典,经典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见识可以在书中学习,格局却一定是在成长中变大。而成长是有容乃大的过程。
“当一个人的内部世界,心理越成熟、越开放、越包纳万物,他就越能积极地响应外界的信号,而不是在内心自我耗损。”
所以,越具有包容性的人,越能整合外部世界的力量。
人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磨练,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成熟就是一种成长。
这些年我通过生活的磨练和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我想我的内在外世界正在融合统一,而这个融合统一是能够整合外部世界的力量的。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内外在世界的完全融合,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企业和个人实现了逆袭。因此在互联网行业流行这样一句名言:“站在风口,猪也能飞。”
“受“风口论”影响,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是战略,组织能力并不重要。事实上,只关注战略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是“猪”,又能够飞多久呢?抓住风口,企业快速变大,会让内部管理的复杂度大大增加,而竞争对手看到风口,可以快速把蓝海变成红海。所以,风口只能为企业提供一个时间窗口而已,没有健壮的翅膀,“猪”最后还是会重重地摔下来。”
这段话换到我们个人身上同样适用。
虽然说抓住互联网时代这个风口,就有可能成为那只站在风口的猪。但是,抓住风口以后,如果自身没有会飞的翅膀,还是会有掉下来的一天。所以,即使抓住互联网这个风口,还需要自身具备适应风口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自身需要长出一对会飞的翅膀。
正如船长梁晓玲在职业公益营晨间导读里说得那段话:
“很多人都渴望自由、自主工作,这放在过去只有少数人可以实现,但是未来已来,自由自主工作将逐渐成为工作世界里面的基本常态。面对这个趋势,我们要问自己,外界助推我们的“风已起”,但我们的翅膀长出来了吗?”
因为风口会变,只有生出硬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即使风向变了,依然可以逆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