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的时间,上周码字到19万,本想最后1万留给自己,写写自己的故事。这两天看着圈中高报师的奋力拼搏,听着孩子们问我关于志愿填报的事项,临时起意,写写关于“生涯规划”的故事。
首先, 亮明观点,我不做高报。作为教师,尤其是高考把关教师,做高报水到渠成,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做高报呢?
说大了,不符合我的价值追求,我的属于工作和生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分水岭。下班就下班,有专属自己的爱好,下班后,不再碰触我工作领域的人事物,好像成为了我的生活准则;说小点,做高报,太费脑,高压高责任,就我自己的价值体系而言,信息不对等价值不对路的事情,我向来不做。
最近好几个孩子跟我私聊,让我看看报什么专业好一些。这几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明确告诉我“我没什么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听完这话,我心里起初是有些凉凉的,从2016年在学校里开始做生涯,慢慢成体系、做推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2020届这届学生,选科不迷茫,高考明目标。谁知道,到头来,孩子们还是一塌糊涂。曾经高一选科有翻硬币决定的,有和家长赌气决定的;面对生涯课程及活动,不是学生眼中的刚性需求,没有分数的KPI,无所谓,懒得听的是常态。
2020届最后一堂课,我跟孩子们说了一句,“欢迎大家来到成人的世界,开启没有参考答案的人生”。当时,孩子们兴奋的鼓掌,以为人生就此开启美丽的传说。直到下分前,开始思考志愿的事情,才明白这话的深藏含义。主次矛盾在志愿填报的那瞬间发生转化了,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多可能优的答案。
生涯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读了12年书,要是加上幼儿园那3年,18年的人生,有15年都是跟老师打交道。我们一直过着,做题,看答案,仿写,再做题……的学习生活。第一步做对了,下一步才能对,要是第一步演算出现问题,下面再对也不对了。凡是有对有错,简单明了。跟错别字单词较劲,跟理科公式玩命,就为了让每一步做对!
谁成想,高考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没有任何参考答案了,选项还这么多。我以为考高分,万事OK,谁成想即便高考状元,面对他的也是一道选择题:清华还是北大?
可能你在想,我要是状元就不愁了,你要是他,若你不清晰未来,也会愁!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世界只有单行线,选择了一个,失去了所有。
起初,我在接触生涯领域的时候,第一个问题,老师会教给我们如何描绘未来,想象一下20岁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个话题成为生涯唤醒的法宝。好像只要你头脑中有了那个画面,面前自然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
其实,在那个画面之后,面对着无数个岔路口,可能我们会曲曲折折来到那个画面;也可能在走走停停过程中,发现那个不是我想要的,然后继续选择奔向另一个画面;又或者两眼一码黑,没有那个画面,就这么走着……
人生的难处,就是因为没有确定的答案,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是怎样;人生的乐趣也恰恰在于此,永远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会更好。
人生不是一条路都到黑,而是走走停停,认识新的朋友,接触不同的领域,开启新的尝试,慢慢的靠近梦想。
人生是多条发散的射线。
人生在行进 梦想才会逼近
生涯才是“三点一线”的生活
教室、食堂、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好像过够了。想有点儿不同的新意。几个孩子私聊,我都会问一句“打算留津吗?”大多的答案是“不留津”,问其原因,有想逃离父母的束缚的,有想自己出去看看的……理由各色,答案只有一个“不留津”!
想象一下,如果站在更高的人生高度上,我们整个人生就是在未来、当下、过往的三点一线中游走。抬头看向未来,回过头看看来时的路,在低下头看看眼下的这片生活场景。
未来——当下——过往,三点一线,连成整个人生。
哪一个对你更重要?
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二十岁,你幻想未来;四十岁,你活在当下;六十岁,你回忆往昔
好有意思的人生
生涯何谈规划,生涯实则应变之学
生涯要来规划,你不规划,将会被规划
生涯是道开放性的选择题
你随时都可以选择变道超车
关键你想!
郑郑日上——Abby郑
我是生涯故事的陪伴者,“不急不缓”只为了陪来询者走一程,做一个“生涯故事的中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