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50,尽心章14-35》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50,尽心章14-35》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今天是戊戌年庚申月辛未日,六月廿六,2018年8月7日星期二。今日立秋。

什么叫欲呢?

口鼻耳目四肢之欲。我们的身体器官官能都有独立的本能意志,如嘴巴想吃好吃的,鼻子想闻好闻的,耳朵想听好听的,眼睛想看好看的,四肢想要安逸不劳,这些身体器官官能发出的指令就是叫做欲。

这些欲望随气血运行生成,不能指望其不生,所以不可回避。

既然如此,为何就不从了呢?满足它们而不去与之对抗,是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呢?

不。

因为我们还有心。

心,是我们身体真正的主人,是赋予我们以灵魂的主宰,是我之所是,是本性。

欲是本能,心是本性。所以《中庸》说:"率性之谓道",不会说:"率欲之谓道"。

那么,如何处理心与欲的关系呢?存养心性,同时节制欲望,这是孟子给出的方案。

首先,心的功能是"具众理,应万物",没有心的功能作用,无法把人做好,无法把人做好,就无法取得成功的人生成就,所以,心是不是一定要养的呢?

那么,如何养心呢?

孟子说,减少欲望就是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心本至虚,而为欲所累,第二,心本至灵,而为欲所昏。至虚至灵的心与至实至昏的欲,两者始终处于拉锯状态,可以说是天生死敌,至死方休。

所以,这是终生战略,不是一时权宜之计。

把这一身中口鼻耳目四肢之欲,节之又节,寡之又寡,要节到什么程度呢?不使其放纵而无所节制的程度,即,可控范围,这就是养心最好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大战略,一生学问,一生人品,都系于这一人生战略上。第一是养心,并列第一是寡欲,则外感不杂,内境常清,泰宇定而天光发,这样就没有存不下来的心,即使善心偶有所丧失,也不会多,而且是暂失而已,心有存养就有能力迅速折转回来,所以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有过不惮改,就是君子"。

如果一个人欲望很多,那善性即使有所保存,也是极少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多欲的人,就会物感既摇,中心无主,嗜欲深而天机浅,善心就不能存养。从这个角度看,寡欲不仅仅是策略,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功夫。,

《中庸》上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和道心,更迭消长如此,由此可知,寡欲是养心最好的方法。

寡欲不仅养心,还可以保身,其原理就是神完气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过去我是多欲的人,虽然年轻,但身体很差,每到春天就要发一次急性肠胃炎,年年如此,其他种种,不一而足,现在知道原因了:阴阳不和,五行不平,每天透支精神,一句话:多欲!

转变始于2012年,收听徐文兵老师的《黄帝内经》,听懂了身与心、精与神的关系及其原理。

行动始于2015年,师父沪上讲学,我立下誓要做人的志向,跟着《论语》"三月不违仁"原理,一次次的实践,即使失败也没有放弃过,因为我相信。期间曾受教于虚云大和尚的《禅修入门》,经常去一些禅寺静坐,培养淡泊宁静的心态。

决定性的转变始于2018年,即今年,能自觉自愿的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毫无勉强违和的感觉。那是因为,有一天我想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视所闻,不仅仅影响当时当境而已,它们产生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行为结果。现在看这个道理,这不就是《大学》所讲的"慎独"吗?"君子无愧于屋漏",君子不做愧事,即使在自已家最隐秘的角落,也不做亏心事。

养心,寡欲,人生第一大战略。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使4.0班3组成员周秤。10月27日是天使班的开班仪式,当天通过往期优秀学员了解到管理...
    周秤阅读 174评论 0 3
  • 曾经想过山高水常,人生那么美好。我不愿驻留在那里。只是过了几年的如今。我再也不能每周回家看望爸妈。再不能感受家中...
    小徐大人阅读 159评论 0 0
  • 朋友圈里读到一篇于丹的文章,名字是“那一刻我才明白,来日并不方长”,内容是回忆了两位猝然去世的朋友,感慨了生命的无...
    老海李亚强阅读 6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