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叙述虽然简短,但是介绍了很奏效的方法,那就是寻求解决问题方法而非惩罚。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做了就要承担诸如受罚之类的后果;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并且与孩子共同讨论,怎样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能够尊重的对待其他人,给予孩子良好的感觉,孩子会非常乐意接受,主动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思路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制定惩罚措施,作为孩子发生不当行为时要承担的后果。看明白了上面那个例子,这个思路的转变其实很简单。
在不当行为发生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处于情绪冲动期,很容易受“原始脑”支配,不利于平心静气关注于解决问题,此时,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等到能够重新连通理性大脑时,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对大人孩子同样适用,甚至很多时候,相对于孩子,大人更加需要“暂停”,因为发火暴怒的往往是大人。
等到大人孩子都冷静下来,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时,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是最佳的方式。
通过提问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看清自己,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提到恰当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之一是“不要预设答案”,这个原则让我想起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想了解什么事情时,常常会说:“你是不是想……做”“你是不是想成为……”“你是不是想要……的结果”,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无疑会引发孩子反感,又可能无意中给了孩子误导,必须引以为戒。
看完这章首先在对待孩子不当行为方面有了新的理解。做错事就应受惩罚或者付出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的代价,其实还有另一条途径,寻求解决的办法。解决办法应该指向现在和未来而非过去。让孩子去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方法,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提到的“积极暂停”,其实就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对于小孩子是这样,对于大人更应如此。所以,这一章不仅适合小孩,也适合大人。